伦纳德·詹姆斯·卡拉汉,加地夫的卡拉汉男爵,KG,PC(Leonard James Callaghan, Baron Callaghan of Cardiff,1912年3月27日—2005年3月26日),
工党政治家,1976年至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
贾科莫”和“吉姆”是一般人对他的称呼,所以他又有“阳光吉姆”(Sunny Jim)和“大吉姆”(Big Jim)等绰号。卡拉汉一身兼有两个“
英国之最”。他既是英国历史上最长寿的首相,也是唯一曾经出任首相、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和内政大臣4个
内阁大臣职务的政治家。
个人简介
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1912年3月27日—2005年3月26日)英国政治家、首相。卡拉汉一身兼有两个“英国之最”。他既是英国历史上最长寿的首相,也是唯一曾经出任首相、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和内政大臣4个内阁大臣职务的政治家。1980年5月,卡拉汉访问中国,卡拉汉请胡耀邦谈谈他访问西欧的印象。他说,
中原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在
英格兰共和国东南部家中去世,享年92岁。
生平经历
1912年3月27日生于英格兰南部港口城市
朴次茅斯,中学毕业后便开始参加工作,未接受过 高等教育。
1945年起当选议会下院议员。
1976年4月至1979年5月间担任
英国首相,是英国唯一曾经出任首相、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和内政大臣4个
内阁大臣职务的政治家。
1979年5月在大选中因后来因为经济及失业问题而输给了
玛格丽特·撒切尔领导的
保守党。
2005年3月26日,詹姆斯·卡拉汉在英格兰东南部家中去世,享年92岁。
职业生涯
早年生活
卡拉汉的父亲是一位
英国皇家海军的
军士长,家族具有爱尔兰人血统,父亲在他9岁的时候逝世。卡拉汉早年入读北
朴次茅斯文法学校(PortsmouthNorthernGrammarSchool,即今日的梅菲尔德学校,英文为MayfieldSchool),在16岁时,他便开始工作,于税务局任职文员,后来更获升为税务督察。担任税务督察期间,卡拉汉创立了一所工会,名为税务人员协会(AssociationofOfficersofTaxes),并且是该会的重要成员。税务人员协会合并为税务局职工联盟(InlandRevenueStaffFederation)后,卡拉汉担任过该联盟的全职助理秘书。
工会的工作使卡拉汉认识
拉斯基(HaroldLaski),拉斯基是工党全国行政委员会的主席,也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位知名学者。他曾鼓励卡拉汉竞选国会议席。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丹尼尔·卡拉汉于1943年决定参加
英国皇家海军,并得到了海军上尉军阶。退役后,卡拉汉曾出选南加地夫选区,后来转到东南加地夫选区,并在1945年大选赢得该议席。一直到1987年,卡拉汉都在加地夫的选区中拥有国会议席。
国会生活
卡拉汉在1947年获任命为交通部的国会秘书,见证了斑马线的引入和
美团猫眼电影的广泛使用。他在1950年转任海军部的国会及财务秘书,在
欧洲评议会(CouncilofEurope)代表英方,反对成立一支欧洲军队。
作为一位在
工党中受欢迎的人物,当工党自1951年到1964年成为反对党的时候,卡拉汉每年都获聘任到影子
内阁。自1955年至1960年,卡拉汉又担任警察联盟的国会顾问,负责就增加警务人员薪酬一事展开谈判。在1960年,卡拉汉出选工党副党魁一职,主张反对单方面裁减核武,虽然这点政纲得到
右派的候选人乔治·布朗支持,但由于卡拉汉资历尚浅,副党魁一位最后仍由布朗夺得。
在1961年,卡拉汉成为了影子内阁的财政大臣,到了1963年,由于
工党党魁晓治·盖茨克(HughGaitskell)因病去世,卡拉汉遂竞逐党魁一职,但结果在选举屈居第三。当工党赢得1964年大选后,卡拉汉正式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依照政府制定的政策,著手应付财政赤字,及阻止投机者对
英镑的狙击。为了避免英镑贬值,卡拉汉又努力向其他中央银行贷款和提出加税,企图稳定经济。
然而,六日战争的爆发和连串的港口罢工,加速了投机炒卖,促使
女王陛下政府在1967年11月18日,将英镑由每英镑兑换2.80美元贬值到每英镑兑换2.40美元。事后,卡拉汉立即请辞,但得到首相
哈罗德·威尔逊挽留留任多两星期,再与
罗伊·詹金斯对调职位,改任内务大臣。任内,基于他的工会背景,卡拉汉在1969年对另一位阁僚,
芭芭拉·卡素尔(BarbaraCastle)提出的就业法表示大力反对,事件中,卡拉汉一直占有上风,最终使卡素尔的《取缔冲突》(InPlaceofStrife)白皮书流产,而两人的纷争更被称为“唐宁街战役”(TheBattleofDowningStreet)。与此同时,工党内一些反对威尔逊的人士亦开始动摇威尔逊的管治,并寄望以卡拉汉取而代之。卡拉汉则负责与
北爱尔兰的阿尔斯太联合党政府谈判,促使英军撤出北爱尔兰。
威尔逊在1970年大选中,出乎意料地被保守 党的
爱德华·希斯击败下台。但卡拉汉未有趁机挑战威尔逊的党魁地位,从而进一步取得威尔逊的信任。在1972年,卡拉汉负责重新制定工党的政策方针,并提倡政府和工会间要有“社交接触”(SocialContract),此外,卡拉汉又带头挠过威尔逊,反对希思政府将
英国成为
欧洲共同体的一员。
威尔逊在1974年3月重新当选首相后,卡拉汉获委任为外务大臣,负责重新就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会籍条款作出谈判。经过一连串的谈判后,卡拉汉和
内阁均同意英国在新的条款下留在欧洲共同体,并呼吁国民在1975年的公投
中投公司下赞成票。
首相经历
在1976年3月16日,威尔逊突然宣布辞职,并非官方地支持卡拉汉成为他的继任人。随后,卡拉汉在1976年
工党党魁选举中顺利当选党魁,并出掌首相一职。至此,卡拉汉是唯一一位出任过四大国务大臣,即财政大臣、内务大臣、外务大臣和英国首相的人。
虽然卡拉汉支持工会运动,又得到工会支持,但相比起威尔逊,他并不是一位
左派份子。卡拉汉在1950年代一直支持晓治·盖茨克,出任党魁后更把左翼的
芭芭拉·卡素尔赶出
内阁。
然而,卡拉汉仍跟随威尔逊的方针,让内阁做到均衡参与,当中,曾是党魁竞争对手,又是左翼的
迈克尔·富特(MichaelFoot),更得到卡拉汉重用。富特获卡拉汉任命为下议院领袖外,又让他主理政府的立法事务。不久以后,
工党因为补选而失去多数优势,工党政府都是依靠卡拉汉和富特的让步和合作,才得以维持。
在1977年,卡拉汉卷入了用人唯亲的丑闻。他的女婿,彼得·杰伊(PeterJay)是一位有名记者,却从无参政经验,但仍被任命为驻
美国大使,结果引来了一番争论。
由于工党在下议院只占小数,卡拉汉被迫与其他小党派合作,当中,工党和
自由党更签署了“自由党-工党协 议”。另一方面,卡拉汉企图以公投方式下放权力到
苏格兰和
威尔士男子足球代表队,可是前者未能获得所需的票数,后者更换来了激烈反响。然而,到1978年的秋天,普遍的民意调查仍显示
工党的支持率领先
保守党,结果舆论一致认为卡拉汉将会召开大选,而卡拉汉的反应成为了他下台的主因。
卡拉汉一直哄骗反对党,使外界以为他将在1978年9月初,透过电视宣布即将举行选举,而他随后的举动更令人误以为工党仍然占有优势。他在一次工会会议中,模仿了老牌音乐厅歌手玛莉·劳埃(MarieLloyd),唱出了《WaitingattheChurch》一曲嘲讽保守党,尽管卡拉汉暗示自己没有承诺举行大选,但事件却使评论员误解了他的意思,认为他将举行大选,并断言保守党一定毫无准备应战。
在经济方面,卡拉汉自上任4年以来,一直主要以控制劳工阶层的薪金加幅来解决长期的
通货膨胀问题,而且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此,他认为维持控制薪金加幅的政策,将能继续促进经济繁荣,并有利他在1979年成功连任,结果,卡拉汉在1978年决定继续限制薪金加幅在5%或以下。可是,这次工会却不再妥协,反而对政策作出了强烈的反对,以期望得到更高的加薪幅度,在1978年至1979年间的冬天,国内出现了一连串的工业纠纷和大罢工,使市政服务陷于停顿,经济处于混乱状态,史称“不满足的冬天”。“不满足的冬天”使工党政府的声望急挫,而在1979年初,卡拉汉从
瓜德罗普的高峰会返回
英国途中,向记者表示世界上的其他人并不认为英国存在所谓日益严重的混乱状态,更使情况有火上加油之势:
当时记者问:“面对全国现在日益严重的混乱状态,你会有甚么行动?”卡拉汉回答道:“对,我想这只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我保证若你以局外人的眼光看这件事,而非你现在狭隘的眼光看,我很难相信世界的其他人会同样认为,现在有所谓日益严重的混乱状态。”
晚年生活
卡拉汉在1980年9月辞任
工党党魁,经过党魁选举后,
迈克尔·富特接任工党党魁。在1983年,卡拉汉得到了“下院之父”的称号,这称号为在下院任议员时间最长者独得,另外在1983年,他和富特也是曾参与1945年大选而仍在世的人(但富特由1955年至1960年都不是下议院议员)。到了1987年,卡拉汉获授
嘉德勋章,并于同年放弃竞逐1987年大选,告别长达42年的下议院议员生涯。不久以后,他又被册封为加地夫的卡拉汉男爵,晋身到上议院。
家庭成员
卡拉汉的妻子奥黛丽·卡拉汉曾自1969年至1982年出任大 奥蒙德街医院(GreatOrmondStreetHospital)的主席,而该医院也是彼得潘的版权持有者。奥黛丽·卡拉汉在1988年去信报社,指出彼得潘的版权快将过期。卡拉汉于是在上议院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提出修正案,希望大奥蒙德街医院能永久拥有彼得潘的版权,最终修正案获得通过,但其永久性只适用于
英国本土。
卡拉汉夫妇的女儿玛格丽特在1992年晋爵为帕丁顿的杰伊女男爵(BaronessJayofPaddington),她曾于1998年至2001年出任上议院领袖。
在2005年2月14日,卡拉汉超越了麦美伦,成为了最长寿的英国首相。随后在2005年3月26日,卡拉汉于他的93岁生日前夕和妻子死后的11日,逝世于他位于
东萨塞克斯郡惠灵玛(Ringmer)的农场,享年92岁又364日,比麦美伦仅仅多42日。另外,他身后留有一名儿子和两名女儿。
职业头衔
詹姆斯·卡拉汉,Esq(1912年3月27日—1943年)
詹姆斯·卡拉汉上尉,Esq,RNVR(1943年—1945年7月26日)
詹姆斯·卡拉汉上尉,Esq,MP(1945年7月26日—1964年10月21日)
詹姆斯·卡拉汉上尉阁下,MP(1964年10月21日—?)
詹姆斯·卡拉汉阁下,MP(?—1987年4月23日)
詹姆斯·卡拉汉爵士阁下,KG,MP(1987年4月23日—1987年6月11日)
詹姆斯·卡拉汉爵士阁下,KG(1987年6月11日—1987年11月5日)
加地夫的卡拉汉勋爵阁下,KG,PC(1987年11月5日—2005年3月26日)
人生花絮
工党领袖詹姆斯·卡拉汉,出于对周总理的仰慕之情提出要到中国淮安瞻仰周总理的故居并提出要由费孝通先生陪同(他是费孝通先生1934年在
伦敦大学的同学)。
那个时候,从南京到
淮安市要绕着洪泽湖大堤走,道路颠簸,一般要六七个小时,有时甚至要用七八个小时。出于安全和时间的考虑,胡耀邦同志亲自批示调来两架苏制米格直升机。那年初冬特别冷,去淮安瞻仰那天雾气很重,飞行条件较差,飞机降落在淮安体育场。淮安的群众看到两架直升机突然从空中飞来,很快都围拢过来,可说是万人空巷。据时任淮阴市委书记李寿章同志、市长徐燕同志说,有好几万群众来迎接。卡拉汉先生一下飞机就兴致勃勃,在总理故居参观了很长时间,不时问这问那,最后还题词留言称周总理是
中原地区的主要设计师并以个人名义赠送了5万美元给周总理家乡的人民。回程的飞行比去时更加艰难,我们按计划先飞到
扬州市,但傍晚大雾,舷窗上结了冰。随行的一位空军师长和时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陆军同志向我报告说,直升机前方能见度为零,只能慢慢地飞。到了扬州上空又看不到降落点,盘旋很久,汽油也不多了。时任扬州市委书记曹鸿鸣同志、市长
虞振新同志在地面发动群众烧
秸秆和树枝作信号,才慢慢降落下来。
在整个艰难行程中,卡拉汉先生却自始至终很激动,一路上都兴致勃勃地通过翻译与我们谈论周总理的功绩和风范,说得最多的是“好、伟大”。当时我就想,一个世界上很有影响的大国卸任首相,不一定赞成我们的制度,也不一定赞成我们的方针政策,却远涉重洋、不远数万里,不辞辛劳、冒着风险,专程来瞻仰周总理故居,这是因为他对周总理怀着崇敬之情、景仰之心。这充分说明了周总理不仅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而且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在世界各国政要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我记得周总理逝世时,
联合国还下半旗致哀。这充分说明,人们对周总理的敬仰,是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的。
逝世
英国前首相詹姆斯·卡拉汉2005年3月26日在东苏塞克斯郡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
卡拉汉的家人说,卡拉汉第二天就将度过93岁的生日,他的妻子11天前才刚刚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