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中文系始建于1971年,是济宁学院建系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学单位之一。
设有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文秘两个专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1315人。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汉语、写作、中学语文教学法7个教研室。建系以来,中文系已为社会各界输送毕业生近7000人,其中通过专升本考入本科院校者1000余人;毕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者200余人,考取博士研究生者30余人。
中文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等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20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含在读),具有硕士学位者18人;有省优秀教师1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
中文系拥有汉语教研室和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文系还定期进行青年教师听课评课和优秀教师观摩课活动,树立榜样,以点带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学习和引进兄弟院校的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近年已建设成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4门校级优质课。有多位中青年教师获校级教学
优秀奖。
在课程开设方面,除10余门专业必修课外,近年来共开设训学、经学研究引论、水浒
文化研究、诗歌鉴赏、儒学与文学、当代作家论、潜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开发、
公共关系学、公文写作、
山东省当代作家论、
比较文学、新时期诗歌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近20门选修课。
中文系教学
管理科学规范。系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分工、协同合作;资料室、教研室设置齐全。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中文系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和管理经验,探索出一条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路子,如青年教师听课评课活动制度化、
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教研科研群体化、学生第二课堂社团化、教师作业批改定量化、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教研活动经常化、教育实习基地固定化、办公室管理系统化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中文系每年都认真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集中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专业选修课)进行了编制或修订,使其更科学、更实用、更具特色,用以指导和规范教学。
中文系历来注重科研工作并有着较强的科研实力。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近50部;共获国家级科研奖(含
单项奖)10余项,省(部)级获奖30余项,市、校级奖近百项。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近3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含CSSCI源刊)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获得省市科研奖励20余项,校级科研奖励30余项。承办“社会转型语境下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研讨会”“《
水浒传》与儒家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多次。现有“水浒文化研究所”“潜优师开发研究所”和“写作研究所”等3个校级优势学科研究所;“文艺学”学科获评学校首批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参与
山东省“齐鲁历史文化丛书”“
济宁市历史文化丛书”等大型丛书编撰工作,出版《水浒文化探》《水浒文化》《中国诗歌文化》《诗词格律与写作》《山东作家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艺文民俗》《三国演义的人生智慧》《济宁历代楹联选》《写作边角》《写作观察论》《伽达默尔“思想教化”思想研究》等著作。
中文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等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含在读),具有硕士学位者24人。
中文系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现有新荷文学社、琴钟诗社、春雷话剧社、演讲朗诵协会等十余个社团,大学生“桃李讲堂”、“游学孔孟圣地,诵读儒家经典”、“中华美文诵读”、“话剧专场演出”、“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各具特色,尽显青春风采。2007年,在
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
中国艺术节“中华美文诵读大赛”中,我系学生荣获
一等奖。2009年,大学生“桃李讲堂”被省高校工委评为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
三等奖。2012年,大学生“圣地游学”活动被省高校工委评为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
二等奖,并作为全省高校24个候选项目之一参与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评选。中文系多次受到学校及上级组织的表彰,1998年获学校迎接省教委教学评估二等奖;2000年被评为校级“校园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中文系党支部连续多年获校级“先进党支部”称号;2001年和2006年,中文系党支部两次被省高校工委授予“
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9年,中文系党总支又被省高校工委授予“山东省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