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5日诺贝尔瑞典
卡罗林斯卡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大学的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医学院的
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
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
染色体的机理。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方面称,这三人“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全部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是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能引发衰老和癌症。端粒也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在新
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他们发现的端粒酶,在一些失控的恶性细胞的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1948年出生于
澳大利亚,
杰克·绍斯塔克195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们将同1961年在美国出生的
卡罗尔·格雷德平分1000万
瑞典克朗的奖金。
瑞典
卡罗林斯卡学院今天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
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颁奖词称,这三人之所以获得
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颁奖词节选。
“今年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
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向我们展示,解决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
“携带基因信息的
脱氧核糖核酸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
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
卡罗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
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如果端粒缩短了,
细胞就会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的活动显著,端粒的长度也就能得以保持,并且细胞衰老也将延后。癌细胞就是一个例子,癌细胞被认为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相反,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会出现一些有缺陷的端粒酶这样的特征,导致损害细胞。对此
诺贝尔奖颁给这一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发展。”
总之,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卡罗尔·格雷德以及
杰克·绍斯塔克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细胞的理解的深度,阐明了疾病机制,有助于未来新治疗方法的发展。
伊丽莎白·布莱克 本拥有
美国和
澳大利亚双重国籍。她194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在
墨尔本大学修完大学课程后,又于1975年拿到了英国
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布莱克本曾在
耶鲁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并曾任教于
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自1990年开始担任
加州大学生物学和生理学教授。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因学术成就卓著曾被
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卡萝尔·格雷德,美国人。她于1961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曾先后就读于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伯克利分校,并于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导师正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格雷德曾在美国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从1997年起她开始担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
杰克·绍斯塔克,美国人。1952年生于
伦敦,在
加拿大长大。他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
麦吉尔大学和美国
康奈尔大学,并于197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绍斯塔克自1979年开始在
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是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遗传学教授,并同时任职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布莱克本说,早在她当年获得有关端粒和
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时,就意识到这些成果非常重要,她在“做大事”。但获得
诺贝尔奖的喜讯传来时她依然十分兴奋,“我感到如此的激动……我想,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突如其来的获奖消息显然令
杰克·绍斯塔克也十分激动,他说:“我期待能举办一个大型的聚会,来庆祝获得这一声望很高的奖项。”
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 1000 万
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按照传统,
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依然将在2009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一天举行。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
挪威首都
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
经济学奖都将在
瑞典首都
斯德哥尔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