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甲龙
鸟臀目结节龙科
胄甲龙(学名:Panoplosaurus)是一种已灭绝的恐龙,属于鸟臀目下的结节龙科。胄甲龙生存于北美洲,化石已在蒙大拿州阿尔伯塔省发现。胄甲龙的头部覆盖着头盔状的骨板,但尾巴没有骨槌。从背部到尾巴覆盖着骨板,上有多排针状物。肩膀处有方形鳞甲,身体两侧有大型尖刺。胄甲龙有狭窄的口鼻部,可能以低层植物为食。前肢粗壮,显示们可能行动迅速,也许会采许现代犀牛的防卫方式,以尖刺造成敌人伤害。胄甲龙出现于1亿年后的晚白垩纪,并存活到白垩纪末,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结节龙科。结节龙科属于甲龙亚目,是植食性恐龙,并存活了1亿2000万年。最早的结节龙科恐龙出现于1亿8500万年前的中侏儒纪。
简介
胄甲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用很窄的嘴在地面上觅食。是已知结节龙科中最晚出现的,并存活了1亿2000万年。最早的结节龙科恐龙出现于1亿8500万年前的中侏罗纪。胄甲龙出现于1亿年后的晚白垩纪,并存活到白垩纪末。胄甲龙的化石标本很少,都来自恐龙公园组的坎帕尼阶中期,大约距今7600万至7500万年前。胄甲龙最初被分类为剑龙科,与类似装甲形态的甲龙亚目有关,后来这一群被划分为自己的类群。根据系统发育分析,胄甲龙被归入胄甲龙族,与泥龙或刺龙并不密切相关。胄甲龙的化石发现于比埃德蒙顿龙更年轻的地层,与喙嘴翼龙属角龙属以及暴龙科的戈尔戈龙一起生存,以及其他小型恐龙、鱼类、两栖动物、鳄鱼和翼龙
形态特征
胄甲龙套在沉重的骨甲中,可能看上去和大象一样重。它的颈部和背部覆盖着平整的甲片和脊突,身体两侧有尖刺护身,头部甚至也有骨甲保护着。胄甲龙的头骨和骨骼与其近亲相似,但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例如头骨骨甲的颠簸形态、完全融合的肩骨以及颈部和身体上规则形状的板状骨,缺乏突出的棘刺。胄甲龙是一种四足动物,大约5米(16英尺)长,重约1600公斤(3500磅)。头骨具有短吻部,表面非常圆顶,颊部直接覆盖着骨板。颈部有环状的板状骨组成,前肢和后肢长度大致相同,手可能只有三根手指。几乎整个身体表面都覆盖着各种大小的板状骨、骨甲和鳞片,从头部和颈部的大型骨骼到下巴和身体下面的小圆骨,再到填充其他较大骨甲之间空隙的小骨片。
发现与命名
胄甲龙最早是在1917年发现的,并于1919年由劳伦斯·兰姆(Lawrence Lambe)命名,以其广泛的装甲而得名,意思是“装甲蜥蜴”。泛甲龙有时被认为是埃德蒙顿龙的正确名称,这使得其系统发育和生态解释变得复杂。胄甲龙曾被认为存在于阿尔伯塔省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加拿大美国的机构中都有其标本。埃德蒙顿龙曾一度被认为与胄甲龙是同一分类单元,但很快就被驳斥,现在被认为是不同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发现与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