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三黄鸡
国家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鸡种之一
浦东三黄鸡,又名“九斤黄”,是上海传统食用鸡中著名品种之一,也是上海唯一的土鸡品种、国家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鸡种,因其产于上海浦东,啄、足、毛皆呈黄色而得名。
浦东三黄鸡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在清朝及民国年间已成为上海地区的特色家禽。1853年纽约第二届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当时被称为“上海鸡”的浦东三黄鸡。截至2024年8月,上海浦汇浦东鸡繁育有限公司浦东鸡保种场有浦东三黄鸡核心群2个,年存栏2000羽浦东三黄鸡原种。
命名由来
浦东三黄鸡产于上海浦东,啄、足、毛皆呈黄色,因此得名。其又被称为“九斤黄”,因成年公鸡可长到9斤以上,故有此称。
历史沿革
明代时,上海地区已经出产三黄鸡。
清朝前期,三黄鸡已在上海浦东地区大肆养殖。
清朝及民国年间,浦东三黄鸡在开始成为上海地区的特色家禽。1853年,纽约第二届世界博览会举办,当时被称为“上海鸡”的浦东三黄鸡于该会上展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浦东三黄鸡仍在浦东很多地区继续养殖。
截至2024年8月,上海浦汇浦东鸡繁育有限公司浦东鸡保种场作为国家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鸡种“三黄浦东鸡”的保种单位,共有浦东三黄鸡核心群2个,年存栏2000羽浦东三黄鸡原种。
相关记载
雍正八年(1730年)编成的《分建南汇厅县志》卷十五中谈到:“鸡,产浦东者大,有九斤黄、黑十二之名。”
道光十六年(1836年)编成的《川沙抚民厅志》卷一一中谈到川沙“有鸡,邑产最大,有九斤黄、黑十二之称”。
民国时期编成的《上海县续志》卷八谈到浦东鸡的种类甚多,“出浦东者有九斤黄、黑十二之名。卵小于鸭,卵为滋养品。肉味最美,销路甚广,农家畜之,为生利之一。”
20世纪60年代,上海地区大场人张荫祖在其编纂的《大场里志》卷一谈到:“鸡之本地生产的,其名就叫大场鸡,还有浦东鸡。清鸡来自浦东一带孵坊,鸡种不大,因蛋用火孵的,故其名又叫火炙鸡。又有一种浦东鸡,用母鸡孵卵而生的,鸡种颇大,远近闻名。”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历史沿革
相关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