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龄(1867年—1908年),字筱圃,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
教育家、
进士出身。张鹤龄在清朝光绪年间,曾任
庶吉士、户部主事、
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湖南省粮储道总办、湖南按察使、
沈阳市提学使等职务。
张鹤龄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
乡试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
壬辰科二甲第二名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改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鹤龄在提倡新学之同时,主张对文字进行改革。同年冬,任南洋公学总理。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日俄战争爆发,张鹤龄就此事与张美翊、已离开南洋公学到
商务印书馆任职的
张元济及赵风昌、吕景瑞等人紧急磋商。同年,
赵尔巽出任
湖南省巡抚,上奏朝廷将张鹤龄从京师调到湖南,署理湖南粮储道总办,并兼洋务、学务、营务及督办文案事宜。后任湖南按察使。湖南省在其新学规划布置下先后兴建多所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清廷下令停止科举教育和科举考试,实行新学。任命张鹤龄
沈阳市首任提学使,命其主持
东北地区新学教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据调查,全省学堂增至2122所,在校学生达8.5万余人。同年9月5日,因积劳成疾逝世,年仅42岁。
张鹤龄病逝后,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率各司道府县同仁前往吊唁,并拨款3000金作为治丧之费用。9月23日,其灵榇返回家乡,沿途送行者极众。墓在江苏
武进区安西乡孙公塘。
墓志铭由
谭延闿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