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宗祠
建于明末清初年代的宗祠
刘氏宗祠原称子忠刘公祠,建于明末清初年代,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龙瑞村。2008年,龙瑞村出资近1000多万元,修缮宗祠。刘氏宗祠经修缮后焕然一新。
宗祠主建筑为常见的三进结构,分为首座、中堂与后座,寓意代代高,也有道家“三生万物”之意。翻新的刘氏宗祠,按原貌修缮,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主祠外墙的蚝壳墙,由于龙瑞临海,蚝壳是当时常见的建筑材料,也是大富人家彰显财力家势的方式。
祠堂简介
绕过前堂高高的门槛,便是宗祠中堂。大堂左边是木刻的皇帝圣旨牌匾,汉满两种文字间或其中,“皇帝诏曰”诸字清晰可见。据介绍,此匾于清乾隆19年(1754年)所立。是时,刘姓族人刘述龄获赐州同官职,依照皇法,上例封其父及其祖父为儒林郎,其母及其祖母则为安人;大堂右侧,玻璃封镶的是两块“旨赏换花”牌匾,和一块“钦点刑部即用主政”牌匾。
牌匾磨损的边角与斑驳绘漆于整个宗祠的整洁新艳氛围中突出,古沉暗哑的痕迹在还原历史的真相。而正殿上方,高悬的是“五忠名裔”堂匾,为清康熙27年(1688年)钦差提督广东通学政于觉世所题。“五忠”本是刘氏留远于福建省的一个堂号,因忠义之举而被朝廷谥为“忠”。于觉世题龙瑞刘姓为“五忠名裔”,虽有褒表之嫌,却不失真切。
龙瑞的刘氏家族郡望徐州市(今苏州徐州),因此有汉祖后裔之意。
龙瑞刘氏后裔名人辈出,据宗祠记载,该族后世名人就有72人,其中进朝为官者不在少数。其中,最为有名的该数村民至今津津乐道的刘墉也即刘罗锅宰相了。刘罗锅亦名刘。据村民传说,刘墉祖父刘子平是沙溪人,后来刘墉父子刘统勋带其离开沙溪到了山东省。后刘墉父子在京做官,有访祖念德之意,沙溪人却恐刘墉官大位高,伴君如虎,唯恐他日受九族之连,于是将刘子平的牌匾刻字另改他人。
建筑特色
三进结构
宗祠采用了传统的三进式布局,分为首座、中堂与后座,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的愿望,也蕴含了道家“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
蚝壳墙
宗祠的外墙使用了蚝壳墙,这是由于龙瑞村临近海边,蚝壳在当地是常见的建筑材料。
精美的装饰
宗祠内部装饰精美,包括木刻的皇帝圣旨牌匾、“五忠名裔”堂匾等珍贵文物,这些都是刘氏家族荣耀与历史传承的见证。
历史文物
宗祠内有多块重要的牌匾,如清乾隆19年(1754年)所立的皇帝圣旨牌匾,以及“旨赏换花翎”和“钦点刑部即用主政”牌匾,这些都是刘姓家族显赫历史的象征。
岭南特色
宗祠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岭南地区聂氏宗祠建筑的特点,如硬山顶建筑、厢廊卷棚顶形式、灰塑瓦脊等。
风水布局
宗祠群背后有一片榕树林作为天然屏障,被当地人视作绝佳的风水宝地。
刘氏全貌
沙溪二族:山谿角刘汝贤族于宋绍兴末年由南雄珠玑巷迁今东区土瓜岭,其六传后代迁山谿角开族,后代分支石岐街道,沙溪龙聚环、坑口圩、沙棚、涌头,东区库充、新村,环城区后、树涌、北台、芦溪,板芙湖洲,五桂山龙塘。
小榄五族:刘帝绶族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刘起晨族原籍辽阳市,明朝世袭广海镇锦衣卫百户,因屯兵小榄镇而安家;刘裔存族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由顺德马胺迁来;刘延族于清代鹤山市迁来,其第二代孙分居黄圃;刘成昌族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由恩平市迁来,刘梓缓族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来。
黄圃四族:刘南安族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由番禺亭岗迁来;鼓楼坊刘万荣族于清乾隆初年由小榄迁入;刘纯儒族原籍南海,先迁居黄泥坑,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迁三社坊;刘宏深族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南海金利都黄岗堡迁来三社坊。
三乡鸦岗:刘中行族于宋代由南雄珠玑巷迁石岐街道,后人再迁鸦岗。神湾刘尚德族原籍兴宁市,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迁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祠堂简介
建筑特色
刘氏全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