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膛炮
炮管内刻有不同数目膛线的火炮
线膛炮(Rifledgun)是在炮管内刻有不同数目的来福纹的火炮。具有稳定性好、精准度高、射程远等特点。
17世纪,欧洲开始试制线膛炮。1694年,纽伦堡制造了有8条膛线、炮膛直径约 2英寸的慕尼黑小型线膛炮,同年普鲁士造出51毫米口径线膛炮,但因装弹问题未普及。1776年,英国二磅炮在1300码距离方向偏差仅2英尺,同年线膛炮首次发射长炮弹。1846年,意大利人G.卡瓦利制成后装线膛炮,最大射程5千米,误差不到5米,当时同口径滑膛炮最大射程2.4千米,误差超40米。18世纪,德国和英国进行线膛炮试验,部分为后装火炮,效能好。1855年,法国两位军官受托进行线膛炮试验,成果满意,为意大利战争前夕法国炮兵改组奠定基础。最初线膛炮因装填等问题未广泛应用,后因战争等因素,人们重新评估其价值。直至19世纪中后期,线膛炮技术成熟,多个国开始装备,标志滑膛炮时代结束,线膛炮时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苏联首次在坦克上重新使用滑膛炮,各国逐步跟进。仅英国和印度研制的坦克还使用线膛炮。
发展历程
欧洲在17世纪已经开始试制线膛炮,慕尼黑有一门小型线膛炮,是1694年在纽伦堡制造的;它有8条膛线,炮膛的直径约为2英寸。1694年,普鲁士造出了51毫米口径的线膛炮,但因为要从炮口装弹,膛线带来的麻烦太大,所以线膛炮没得到普遍应用。
1776年,英国二磅炮在1300码距离上射击时,方向偏差只有2英尺;这样的精度是当时其他任何火炮根本无法达到的。就在同一年,这种线膛炮被第一次用来发射长炮弹。在整个18世纪,不论德国或英国都进行了线膛炮的试验,并且其中有些是后装火炮。虽然这些炮的口径不大,但其效能却很好。
1816年,德国一位巴伐利亚中校赖辛巴赫进行了小型线膛炮和一种圆柱锥形炮弹的试验。在射程和射击精度方面,试验结果是十分令人满意的,但装填方面的困难和外界的环境使这一问题未能获得彻底解决。1846年,意大利人G.卡瓦利制成后装线膛炮,它发射一种前段锥形、后端圆柱形的炮弹,最大射程5千米,误差不到5米。瑞典瓦廉多夫男爵发明的线膛炮在卡瓦利试验后迅速引起关注。这种后装炮的圆柱锥形炮弹外包薄铅,直径略大于炮膛,使得炮弹在发射时铅层嵌入膛线,防止气体泄漏。瓦廉多夫火炮在瑞典等地表现优异,被用于多个要塞。线膛炮开始实际应用,虽然初期主要用于要塞,但法国已开始装备野战炮兵,欧洲其他国家也正跟进这一趋势。1855年,法国的两位军官——塔米济埃上校和特雷伊·德·博利约上校,受政府的委托进行了线膛炮的试验,而成果相当令人满意,以致能作为法国炮兵在当时的意大利战争前夕进行改组的基础。
最初尽管线膛炮在技术上展现出明显优势,但早期并未得到广泛采纳。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步枪装填繁琐、速度慢,不适合快速战斗需求。此外,拿破仑等军事领袖也未在其军队中推广使用步枪或线膛炮。
随着阿尔及利亚战争等冲突的爆发,人们开始重新评估线膛武器的价值。步枪的改进和普及促使欧洲国家开始重视并采用线膛技术。特别是在发现传统野炮在远距离作战中的局限性后,线膛炮逐渐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到了19世纪中后期,随着线膛炮技术的成熟和试验结果的积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装备线膛炮。这些举措标志着滑膛炮时代的结束和线膛炮时代的开始。
性能特点
线膛炮是炮身管内壁有来福纹的火炮。发射时弹丸沿炮膛膛线旋转前进,出炮口后具有一定的转速,可以保持稳定飞行。炮弹周围加一圈铜制弹带,能自行卡入膛线,且密封性好。线膛炮的炮弹从炮尾部装填,射程、射速和射击精度等皆优于滑膛炮。
1846年,各国都先后不断地进行了线膛炮试验,在德国,皮蒙特少校卡瓦利制成了一门后装线膛炮,它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854年,他所设计的使用8磅装药和64磅炮弹的三十磅炮在都灵试验时所得的结果如下:
以上表格展示了三十磅线膛炮在不同射角下的射程和对应的方向偏差。
现代坦克炮
坦克炮是现代坦克的主要武器,用来打击敌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也可以压制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敌有生力量。坦克炮按炮膛结构分为线膛、滑膛和半滑膛三种类型,其中线膛炮的身管内壁有螺旋膛线,发射时弹丸的弹带嵌入膛线,迫使弹丸在沿炮膛轴线前进的同时作旋转运动,从而有一定的转速以保持飞行稳定。
20世纪60年代之前,坦克炮均为线膛炮,一般发射旋转稳定的炮弹。战后第一代坦克炮的典型代表是英国L7系列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苏联D-10系列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和美国90毫米线膛坦克炮,世界上现役的105、100毫米线膛坦克炮数以万计。到了60年代,战后第二代坦克问世,许多西方国家及日本、印度均选用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英国在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的基础上,研制出中等膛压、长身管的LII式120毫米线膛炮,安装在“酋长”坦克上。
英国120毫米线膛坦克炮包括L11L30两个系列,前一种被英国“酋长”挑战者I”和“维克斯”MK7等坦克采用,后一种用到“挑战者Ⅱ”坦克上。“挑战者Ⅱ”采用的120毫米线膛炮为新型的L30A1。这种火炮用电渣重熔钢并采用自紧工艺制造,首次在炮膛内侧镀铬,提高了硬度和光滑度,火炮的初速、炮身寿命和命中精度也有了提高。火炮为55倍口径身管,与以前的炮型相同。
英国一直坚持采用线膛坦克炮,主要有3条理由:1、线膛坦克炮是英国传统、成熟的坦克炮制作技术,不会轻易放弃。2、线膛炮发射旋转稳定弹丸的精度比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弹丸的精度高。甚至有的滑膛炮也借鉴线膛炮技术提高稳定性,如苏联T-62坦克的115毫米和T-72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均采用了微旋转措施,前者在弹托上钻了几个斜孔,后者将炮管后端一段制成了线膛(即半滑膛结构)。3、可选用弹种多。如英国L11A5型坦克炮的可用弹种包括L23A1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L15A4曳光脱壳穿甲弹、L20A1电光训练弹、L31粘头碎甲弹和L34白磷烟幕弹等6种,而豹Ⅱ”坦克120毫米滑膛炮的弹种只有多用途弹和动能弹两种,“勒克莱尔”坦克主炮的弹种也只有穿甲弹和多用途弹两种。
参考资料
论线膛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24-07-25
..2024-07-2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性能特点
现代坦克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