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宋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泸县19个镇都有发现,总数100座以上,其中福集青龙、喻寺、奇峰相对集中,出土较多。2000年以来,由于多次发生宋代石室墓盗掘事件,才引起有关方面注意。文物考古部门初步调查后认为,
宋墓石刻对研究
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状况、丧葬习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
考古学价值,是发现的全国规模最大宋代石室墓葬群。
泸县宋墓群主要是南宋中期的官绅石室墓葬,均为竖穴式、长方形单室墓葬,分别由墓道、排水沟、
封门石、墓门、甬道、墓室、壁、肋柱、棺台和后龛组成,墓葬系条石构筑,墓室大致为长3.5米、宽1.7米、高2米左右,墓顶有
藻井式、顶式和人字形顶。墓葬用石材构筑,仿木结构建造,石刻精湛,其中女将军
造像是
中原地区唯一发现出土的石刻
珍贵文物。石刻题材丰富多彩,主要有七大类。
(一)、四灵造像。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二)、人物造像。男武士、女武士、侍男、侍女。(三)、场景造像。飞天、戏婴、妇人启门、乐舞、
器乐演奏。(四)、植物图案。牡丹、莲花、菊花等花卉。(五)、动物图案。
不死鸟、狮子、兔子等。(六)、家具图案。桌、椅、
中式屏风、门、窗等。(七)、建筑图案。梁柱、斗拱、桥梁等。其中各类人物石刻造像尤为生动,真人大小,神态各异,形象逼真,穿着服饰丰富多样。各类石刻技法娴熟,雕刻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目前,泸县宋墓共清理出土各类石刻164件,其中有1件石质
家谱、3件彩绘石构件。泸县宋墓石刻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题材之丰富,文物之珍贵,分布之集中,建筑工艺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全国首屈一指。墓葬石刻展示了
四川省南宋时期
泸州市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丧葬习俗、实物场景,立即引起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美术界、美学界、园艺界、
民俗学界、
植物学界、
建筑学界、宗教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切,成为公众鉴赏古代石刻文化的新热点,特别是一些文化素质较高、有专业素养的人士更为关注。2006年3月,经文化部全国艺术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国家年度课题“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艺术研究”在
泸县正式启动。该研究课题由
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
张春新教授主持进行,预期3年,是
泸州市文物首次进入国家级研究课题领域,将对泸州石刻艺术的研究和石刻旅游文化品牌塑造产生重大影响。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泸县已着手把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在县城
福集镇建立石刻艺术博物馆,以集中展示
中原地区当代最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刻文化成果。
被列入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泸县宋墓石刻日前再次爆出消息:主持国家文化部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四川省南部
南宋墓葬群石刻艺术研究”项目的
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张春新教授日前发表论文宣称,在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火箭兵”形象。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中国火兵器实物形象的记载将提前200年。
经过两年的研究,重庆大学张春新教授发现:在
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墓室左侧的武士
造像甲胄披挂,左手握龙头装饰的板斧,右手抓住一个面目狰狞的小鬼,威严地守护着墓门。他的右肩背挂着一个箭,里面装有三支箭,箭羽朝上,
箭镞向下。而右侧的武士则左手执弓,右手提着一支羽箭,他的右肩同样背挂着一个类似箭箙的东西。不同的是,这个器物为龙头造型,插在里面的3支箭均箭簇朝上。
张春新认为,箭簇朝上插在箭箙里,不符合射箭作战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射箭者抽出箭后还要翻转一次搭在弓上射击,延误战机。因此所有的箭都是箭簇朝下装在箭箙里的。”在同一座墓室门口,两个武士身上背着不同的装箭器具,肯定不是
造像的疏忽或错误,而是当时使用的不同武器。那么,这个武器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对
南宋兵器史料的研究,张春新发现,南宋已经出现了一种名叫“赣筒”的射击装置,是后来的“突火枪”的前身。他认为,这个武士身背的就是
隶书上记载的“赣筒”管状
火器。这种火器是以管内
发射药燃烧后产生动力,将筒内的多支箭射出,比起
弓箭来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和准确性。由于一直缺乏图片或实物资料,这种神秘的火器究竟是何模样至今还是个谜。
据张春新介绍,他已将这一发现和自己的观点交予国内军械和兵器史专家探讨。近日,
张春新以《四川泸县南宋墓葬石刻中火器造型初探》为题,向学术界公布了自己的这一研究成果。张春新称,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武身背的火器是目前在考古活动中发现的我国最早石刻火器形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石刻火器实物形象。这个身背
发射药射箭装置的武士堪称世界最早的“火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