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生春(1798~1836年)字庭,别号剑芝,楚雄鹿城人,为明清楚雄“八大翰林”之一。他出生在一个穷秀才家庭,12岁人邑,后补生,21岁中举,25岁中
进士,选为
庶吉士,又授
编修。
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出任
陕西省主考官,不久又被提拔为南书房行走。道光十二年(1832年),被简放广西提督学政。道光十六年 (1836年),升为国子监司业,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池生春早在楚雄龙泉书院读书时,就有神童之称,且少有大志,不同凡响。及长,学识品德渐渐有名,得到
知府宋湘的器重,经济上给他帮助,为他提供深造条件。三年后,进人昆明
五华区书院,不久,成为书院主讲
刘大绅的得意门生,身“五华五子”之列。这期间,他写过一些抒写胸襟抱负,描绘自然风光的诗,颇有文采和气度,收入《五华五子诗钞》。由于他出身“微贱”,从小从事劳动,因此他对劳动人民比较同情和尊重,感情与劳动人民比较接近。他在《志不在温饱论》中说:“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百工技艺作为器用,吾得而用之;披坚执锐以守土,吾得而安之”,他认为农工兵都是有功之人,自己也应有功于世。基于这种思想,他为官清廉,供职恭谨。
爱新觉罗·旻宁八年 (1828年),他奉旨主持
陕西省乡试,热情接待考生,到处走访,体察民情,留心地方山川民俗,写下了《入秦日记》和《直庐记》。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被任命为广西提督学政时,发现
南宁市等府土官枉法,索取考生贿赂,致使边僻子弟被拒于学门之外。他向
礼部上书,将原来由土官任主考改为流官。他主持学政期间,锐意改革,兴办教育,先后创办了十余所书院,经费不足,就用自己官俸添补,使边僻子弟也能就学。道光十四年(1834年),按例更换学政,因他功绩显著,继续留任,
爱新觉罗·旻宁赐他《西域战图》一幅,以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