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作者:
耿立,本书的主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实用主义的侵蚀。在他看来,诗歌才是最接近世界本质的体裁。
诗歌,作为
中原地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见证了数千年历史的风霜雨雪,发展到今天,似乎进入了一个濒临灭绝的地步。
韩寒曾经说自己不喜欢诗歌,因为好像谁都可以写诗。对于这句话的最好注解,莫过于前些年流行的"梨花体"。诗歌缘何走到今天的地步,本书的主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实用主义的侵蚀。在他看来,诗歌才是最接近世界本质的体裁。那么,真正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样描写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本书所选择的诗歌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在
邰筐的诗中,你可以同动物交流;在
魏菡的诗中,你可以重温母爱的伟大;在凌尘的诗里,到处都蔓延着工人身上的汗臭味;而在
轩辕轼轲的诗里,你能听到豪迈的兄弟们筹的碰撞声;最后,在
周伦佑的诗里,你能看到对于一个具体物品的抽象分析……世界万物莫不如此。能用极短的文字展示出这个社会,才是一个具备高超智慧的人所能做的,也是能够被读者长久留存并深刻理解的。我想,这才是诗歌的本质。
耿立,原名石耿立,山东城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
菏泽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出版过多部诗集、散文集和学术著作,是国内有影响的学者、散文家和诗人;
山东省社科人文基地:水浒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
作品多次名列“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随笔排行榜”、“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和“华人优秀散文排行榜”;曾获第四届
冰心文学奖、入围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
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