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本名石耿立,1965年出生,中国山东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诗人。广东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秦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1986年,耿立毕业于
菏泽师专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93年在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骨干教师进修班学习;1998年自学考试毕业于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耿立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出版散文合集《青苍》。2013年,耿立在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担任
创意写作教授;2014年成为第五期《
北京文学》封面人物。2016年12月,耿立当选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2022年8月,其著作《拒绝合唱:散文的精神》出版。
2012年11月,耿立的散文《谁的故乡不沉沦》获第六届“
老舍散文奖”;2021年1月26日,作品《
见龙在田》在
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评选中获得评委奖。2023年3月24日,耿立获得第二届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同年11月26日,作品《拒绝洄游的鱼》获得首届胶东文学奖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奖等。2024年7月,石耿立文学评论著作《拒绝合唱:散文的精神》在第四届“丝路散文奖”中获优秀作品奖。
1986年,耿立毕业于
菏泽师专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93年在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骨干教师进修班学习。1998年,耿立自学考试毕业于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于2002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
2009年,耿立散文集《
遮蔽与记忆》出版,新浪读书连载,曾入围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随后,耿立的作品《悲哉,上将军》《
缅想的灵地》分别入选《
北京文学》评选的“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
2012年12月,耿立散文合集《青苍》出版,精选了作者创作的27篇历史散文、乡土文化散文。同年11月,第六届“
老舍文学奖”在北京揭晓,耿立的散文《谁的故乡不沉沦》,收获本届“
老舍散文奖”。
2013年,耿立从
菏泽市来到了广东珠海,在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担任
创意写作教授;同年6月,第四届(2012)“在场主义散文奖”颁出,耿立的《秋瑾:襟抱谁识?》获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2014年成为第五期《
北京文学》封面人物。
2016年12月,耿立当选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2017年12月,其作品《向泥土敬礼》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曾获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2021年6月,耿立创作的作品《
见龙在田》获得
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评委奖。2022年8月,著作《拒绝合唱:散文的精神》出版,该著收录《拒绝合唱:散文的同质化与异质化》《散文的精神含量与高度》《乡土背景下的散文创作》等多篇专题论文。
2023年3月24日,耿立获得第二届菏泽文学突出贡献奖。同年11月26日,作品《拒绝洄游的鱼》获得首届胶东文学奖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奖等。2024年7月,石耿立文学评论著作《拒绝合唱:散文的精神》在第四届“丝路散文奖”中获优秀作品奖。
耿立的散文,有长期的构思,也有突如其来的灵感。对于他来说,写作是一种存在,一个生物学意义之外的、精神的存在。他表示,散文来源于生活,吃饭、散步,都是散文,写就是了。但如果要写好呢,就需要长期的情感积累。这一积累,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和对生活的观察与感知。
耿立的散文内里藏的是一种大爱,像大地一样质朴、深沉,又纤细。耿立的文字是专为散文而生的,不只是因为他
主事散文,他的诗意语言、学者式的考究和现场感,以及情感亲和力,这与
詹谷丰多有相似,思考性、随感式,为增益作品内蕴,注入丰富知识,引据古今中外文化典籍。生动的叙述,不乏精神性思考和情感渗透,无疑提升了文字
张力。他着眼于直面现实,剖白自省,写故人亲情,写底层人生命运,有如他所说的“信史”,其篇什可以当作有韵味的史志性散文。这是当下散文中不多见的。(文艺的1949评)
耿立的散文是一种自由的书写,一种率真的表达。耿立的散文有着
小说叙述的魅力,又有着思辨的深邃,但他在文体上并不是任性的,而是循着精神的走向所留下的履痕。(大众日报评)
2010年,耿立创作的散文《遮蔽与记忆:赵一曼》,因对赵一曼烈士在受刑后的隐私部位描写太过详细,被赵一曼孙女陈红以侵犯人格尊严为由诉至法院。陈红认为耿立的行为具有明显侵害英烈人格权的故意。法院调查后认为耿立“过分游走于某些受刑细节方面失当”,确实恰如其分。2012年12月7日,
东城区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判决书中,判定石耿立所著《遮蔽与记忆:赵一曼》一文侵权,判决石耿立立即停止侵权并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