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原产于中
南美洲热带地区。从
墨西哥到
秘鲁,古
美洲原住民在不同地域纷纷驯化了这种作物,早于公元前7500已用作烹调食品。
厄瓜多尔出土的一系列考古证据指出美洲人在公元前6000年已懂得种植辣椒,其耕作纵影遍及美洲中、南、北部,从秘鲁到墨西哥皆留有古人培植辣椒的资料。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灌木,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高50~100厘米。单叶互生,叶片常卵状
披针形,长3.5~10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沿叶柄下延,边全缘或是波状,
近无毛。花白色,1~3朵生于叶腋或枝腋。
浆果直立或下垂,球形、圆锥形或
纺锤形,形状及大小,各变种不同,熟时红色。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由于加温育苗的出苗率相对较高,辣椒的生长速度也相对较快,因此,其播种量比冷床育苗要少,并在播种后要覆盖 0.5 cm 的营养土,并盖上一层稻草和薄膜,再盖上小
拱棚密封保温。在播种之后要昼夜加温,直到温度上升到22~24 ℃,在约 50%的种子出苗之后,就可以将先前的薄膜和稻草揭去,以防秧苗徒长。在齐苗之后还要注重对大棚进行通风降温处理。由于大棚栽培辣椒温床较为干燥,因此,就需要对其定期补水,浇水量也需要合理控制,浇至
表土发白、底土潮湿最佳。当长出两片真叶时,要分苗一次,将苗移植到营养钵内,分苗之前低温炼苗 2~3 d,并浇起苗水。在辣椒施肥过程中,要先将有机肥铺施地面,并深翻两遍,将肥料和土壤进行混合,并按一定行距开沟,在沟里施
饼肥和化肥。
大棚辣椒的定植时间为 1 月下旬,需要选择晴天,且期望定植后能够遇到几个连续晴天最宜,因此,种植人员就要加强对于天气的观察力度。定植的穴距为 30 cm 左右,大约每 667 m2 栽植 4 000 穴,每穴 2 株,同一穴的 2 株苗大小要尽量保持一致,栽苗时穴内浇温水放苗,水温控制在 30~40 ℃,水渗下后封穴。在大棚辣椒定植后,为了促进缓苗,春提早栽培要闷棚保温,并保证 5 d 左右不通风,保持棚内高温高湿。白天不放风并适当早盖草毡,夜间保证适宜的温度,缓苗后白天的温度要控制在 26~28 ℃,超过 30 ℃就要进行放风降温处理。定植后,其前期要尽量少浇水,如果需要浇水,尽量选择浇暗水,以此提升地温和缓苗,通常每隔 7 d 左右浇 1 次水;盛果期每隔 3 d 左右浇 1 次水,避免大水漫灌的情况。
1776年,
荷兰内科医生尼古拉斯·凡·雅克恩(Nikolaus von Jacquin)从新大陆(
加勒比海)为荷兰皇帝法兰西斯一世(Emperor Francis I )采集到辣椒种子,由于当时地理认知的错误,误认为此辣椒源自中国,遂命名为中华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uin)。“Chinense”是拉丁语,意为“中华”。错误的命名由于长期使用成为约定俗成称呼而一直沿用至今。国际上将 中华辣椒确定为辣椒五大
栽培种之一,其它四种分别为一年生辣椒(C.annuum)、
灌木状辣椒(C.frutesces)、
浆果辣椒(C.baccatum)、茸毛辣椒(C.pubesc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