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证制度是指对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开发、建设、排污等活动,相关经营者需向主管机关申请并获得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的行政管理制度。
原理
许可证制度是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通过要求开发者或经营者在进行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前,提交申请并获得许可证,确保这些活动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许可证制度通常涉及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申请、审核、批准、监督、中止、吊销和作废等环节。根据不同管理对象的要求,许可证可分为规划许可证、开发许可证、生产销售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等多种类型。
管理程序
许可证的管理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受理申请**:申请人需提供详细的申请材料,包括所需的图表、说明和其他文件。
- **审查**:主管机关会在公开媒体上发布申请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公众和各方面的意见。在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因素后,对申请进行审查。
- **决定**:主管机关会做出是否颁发许可证的决定,并可能设定持证人的义务和限制条件。
- **监督**:主管机关会对许可证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包括获取相关信息、检查现场设备、监测排污情况等。
- **处分**:如果持证人违反许可证规定,主管机关可能会中止、吊销许可证,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点
许可证制度的优点在于:
- 将影响环境的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限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 主管机关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设置特定的限制条件和特殊要求。
- 公众可以参与环境管理,主管机关也能及时了解各方情况,发现违法行为。
- 鼓励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改进技术和工艺,减少环境污染。
国际实施
在中国,许可证制度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口等方面。
日本和
荷兰则实施了一种类似于许可证制度的“防止公害协议书”或“契约保证书”制度。国际上普遍认为,许可证制度是加强环境管理的有效方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作用
许可证制度在环境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其优点包括:
- 把影响环境的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限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 主管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设置特定的限制条件和特殊要求。
- 主管机关可以及时了解各方情况,发现违法行为。
- 鼓励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改进技术和工艺,减少环境污染。
- 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损害环境的行为。
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许可证制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规范水污染排放。其管理程序包括排污申报登记、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以及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排污许可证制度旨在通过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执行,实现对水污染的控制。
征收排污费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的一项法律制度。该制度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的还需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排污费的征收标准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危害程度、排放标准等因素确定。排污费的使用应纳入预算,作为环境保护补助的专项资金,用于环境污染防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