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
户外艺术行为
“涂鸦”英文是“GRAFFITI”,是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涂鸦内容包括很多:主要以变形英文字体为主,其次有3D写实、人物写实、各种场景写实、卡通人物等等,配上艳丽的颜色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宣传效果。
起源
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都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布朗克斯(Bronx)是唯一一个和美国本土连在一起的街区,也是纽约最穷的街区。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就被黑人和来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占领。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设备简陋的贫民公寓里,外面是破败的街道和荒芜的杂草。
多年的贫穷生活使得黑人青少年极度崇拜金钱,当职业运动员是他们迅速致富的一条捷径。那段时间布朗克斯区区内不多的几块篮球场上经常可以看见一群群光着膀子的黑人小伙子在打篮球,许多人脖子上都带着指头粗的金项链。对金钱的崇拜使得当众炫耀财富成为布朗克斯区的一种时尚。当然也就有很多青少年做起了做起贩毒、老鸨子等违法的行当。
那段时间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美国报纸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个原始人聚居地”。难怪有人会把涂鸦和原始人联系在一起,因为人类最早的文字和绘画就是刻在墙上的,那些壁画是史前人类留下的唯一的文明记录。可随着纸张的出现,壁画反倒成了不开化的标志。尤其是当城市出现后,现代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的表面,任何图案都成了一种破坏,一种反文明的精神污染。
如果布朗克斯的壁画永远停留在帮派标签的时代,那后人恐怕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可是,几个有绘画天赋的人出于对简陋的帮派标签的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再后来,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帮派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他们开始行动了。从此,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Graffiti)诞生了。
真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家大多数都和帮派无关,他们都是来自底层的穷人,喷漆罐和颜料都是从商店里偷来的。他们都是一些有想法的人,从此纽约的墙上出现了警世格言。他们都是一些有才华的人,许多绘画方面的新鲜笔法(尤其是美术字体)由此出现。他们都是一群极富表达欲望的人,他们没有报酬,心甘情愿地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为了和帮派的“贴标签者”,以及头脑简单的涂鸦者划清界限,他们把自己叫做“作家”(Writer),而不是“画家”(Painter)。
1971年,社区和当地的媒体注意到涂鸦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的不平情绪。第一个被报纸提及的“作家”名叫“Taki 183”,那篇文章出现在1971年的《纽约时报》上。主角真名叫做德米特利斯(Demitrius),那篇报道是第一篇比较严肃的讨论涂鸦文化的文章。
很快,涂鸦者们就不满足于静止不动的墙了,他们打起了地铁车厢的主意。纽约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铁轨像街道一样遍及整个纽约市。那时,上早班的纽约居民经常会惊讶地发现,昨晚还好好的地铁车厢突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涂鸦展览会,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案。那些字母都好像是一个个气泡,充满了动感。最绝的是,换了一趟车,居然还是一样的图案!于是,他们记住了一个签名:Phase 2。
涂鸦画家
这个Phase 2是70年代初期最有名的涂鸦画家,他原名叫隆尼伍德(Lonny Wood),毕业于布朗克斯区克林顿中学。这个中学曾是早期涂鸦画家开会的地方,离这里不远就是纽约交通局的停车场,报废的地铁车厢就囤积在那里。因此那个停车场成了他们练手的地方。伍德是个黑人,极富才华。他创造的“气泡字母”是布朗克斯涂鸦风格的最佳代表,被誉为是涂鸦界的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著名的爵士小号手)。
继Phase 2之后,纽约的涂鸦又经历了多次风格转变,出现了三维字母,列车动画(一系列人物动画,地铁列车开起来之后人物就活动起来)等一系列新创意。一批有才华的涂鸦画家成了明星,比如SUPER KOOL 223、El Marko174、Staff 161、Cliff 159、Flint 707等等。当时的纽约市长林赛对此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混乱的纽约市有许多远比涂鸦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市政府的放任自流是涂鸦,乃至整个嘻哈文化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纽约的所谓“上流”艺术家多次试图把涂鸦据为己有。几个画商曾经于1973年在曼哈顿的SoHo区举办过一次大型涂鸦画展,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他们让涂鸦画家把作品画在画布上,放在展厅内标价出售。结果可想而知,展览遭到了评论家们的蔑视。那几个画商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那些画在公寓的墙上或者地铁车厢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涂鸦。
后来,一个名叫福莱迪(Freddie)的人把一批涂鸦画家组织起来,到位于纽约下城的朋克摇滚俱乐部里进行推销,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他手下的一个名叫萨莫(Samo)的涂鸦画家以其出色的技巧和个人魅力赢得了很大的知名度。他本人一直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是一个活着的涂鸦。
经过这一次短暂的复兴之后,涂鸦便在美国销声匿迹了。政府日趋严格的管理让涂鸦者们心惊胆战,广告商们对涂鸦技巧的模仿则让涂鸦者们彻底失去了动力。但是,在世界其它一些管理松懈的城市,涂鸦至今方兴未艾。1989年的那次实况转播让许多人第一次欣赏了柏林墙上的涂鸦杰作。无论是欧洲的马德里还是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直到今天仍能在大街上和地铁站里见到涂鸦家们的作品。
发展
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也为了给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这些“作家”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签名。他们的签名大都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加一个数字后缀。
这个出身布鲁克林区的画家真名叫做让-米歇尔巴斯奎(Jean-Michel Basquiat),此人无论是在涂鸦领域,还是在画布上作画,以及后来的立体雕塑,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一直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是一个活着的涂鸦作品。一部以他为背景的记录片《纽约垮掉派电影》(New York Beat Movie)真实地记录了他一天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可惜的是1988年巴斯奎死于吸毒过量。后人经常把他同摇滚界的元老,吉米亨德理克斯相比。
北京之墙
1996年左右,随着嘻哈音乐热潮的涌入,涂 鸦作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开始出现在北京。最初的一批涂鸦者,在大拆大建的北京胡同里找到了自己宣泄的出口,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涂鸦也逐渐艺术化和商业化,它不仅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也在成为北京这样的城市建筑中一道新的风景。北京最主要的涂鸦集中地有以下几个:
位于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南路,长730米,平均高2.5米。作为涂鸦墙的历史由来已久,几乎都是学生们的作品。2005年11月,在距离2008年奥运会开幕1000天之际,由近400名志愿者参与,在此创作了“奥运向我们走来”主题,由此被命名为“北京之墙”,也由此成为目前国内最长的一段涂鸦艺术墙。
朝阳区樱花东街
中医药大学北门与服装学院南门之间。这里的涂鸦大都由附近两个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外国留学生所创作,规模颇为宏大。
五道口
城铁站以北东侧。这一带的涂鸦大都由居住在附近的留学生所作,风格奔放、非主流。随着市容美化进程,这里的涂鸦绝大部分已经消失。
798工厂
这里是北京周边和 北京以外艺术家的集聚地,涂鸦成为了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也成为了众多艺术展品中的一员。这里的涂鸦风格多样,更新很快,且经常与其它艺术形式搭配在一起展示。
苹果社区博客墙
位于朝阳区百子湾路今日美术馆外。这里的涂鸦集中在一堵长约200米的建筑工地外围墙上,颜色鲜艳风格多变,与苹果社区前卫、艺术的总体设计相得益彰。但随着工地施工的结束,这片涂鸦估计会在不久之后消失。
中国传媒大学
涂鸦与学校布告栏混在一处,堪称是这里涂鸦的最大特点。
中国新疆街巷
中国新疆等地都有很多涂鸦 一个小街道也许就是涂鸦集中地 在中国新疆算是涂鸦很发达的地方 新疆TIKI, Qqqlp都是厉害的人物 其作品让人美到惊叹
作品赏析
涂鸦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街头涂鸦文化已经散布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纽约、柏林、伦敦、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并慢慢被人们接受,而且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术语
WRITER:涂鸦者
ALL-CITY:当涂鸦者或者涂鸦团将这个城市的主要地铁线路都涂过时,称为ALL CITY。
BITE:抄袭其他涂鸦者的视觉特色或制作风格(很不礼貌的行为哦!!)
BOMB:炸街,快速的完成一幅涂鸦
BUFF:最令涂鸦者气愤的事:清除涂鸦!!也有用于形容当另一个图案覆盖过前一个涂鸦的情况.
BURN:与其他涂鸦者竞争,比谁的作品好。相近的词是style wars.
BURNER:指那些超劲的作品,一般是WILD STYLE的。
CAPS:涂鸦专用喷头,有fat.skinny.German thin.三种
MONTANA:世界上最好的涂鸦专用喷漆
CROSSING OUT:涂改或覆盖某人的名字。
DESIGNS:在底色上加上如闪光或彩斑之类的小花样就叫做,
FAMILIES:指碰到与别人THROW-UP的名字相同是的尴尬情况。
GETTING UP:你的名字涂在许多地方时,你的知名度就高了,着就叫GETTING UP。
OLDSCHOOL:一种涂鸦风格,字体比较好认。
FINAL OUTLINE:在上色和DESIGNS完成后,为了修整作品的轮廓,要再钩一次边。
PIECE:指一副完整的作品,MASTERPIECE的简称。
TAG:作者的昵称,签名。
THROW-UP:只钩边,不上色的简单涂鸦,或者上单色调,如白色。或叫T-UP,更简单些。
WILD STYLE:指一种涂鸦风格,这种风格较乱,字母之间互相串联,而且字型扭曲,色彩选用也很绚丽。做这种风格的作品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技巧。
PRODUCTION:大型涂鸦,精细而且还有图案的,一般在高大的建筑物上。
WAK:不合格的涂鸦。
PIECE BOOK,黑色 BOOK:草图
EX(exchange):交换做对方的名字,是常见的涂鸦交流方式。
3d:立体字风格,由涂鸦艺术家phase 2最先使用。
sgraffiti:另一种涂鸦手法。
style wars:henry chalfant and tony silver所拍摄的hip-pop纪录片的名称,也可以用来形容涂鸦者彼此竞赛、一争高下的状况。
top to bottom:整个物件从头到尾被涂鸦覆盖住,比如整面墻或者整辆车
fade:混合一种以上的颜色
def:很棒
gang:帮派
gangsta:非常棒
going over:当一个涂鸦者将自己的图像覆盖过另一个人的时候
Back to back:一个同样的图案被反复喷绘在墙的正反面,直到覆盖住整个墙面
Battle:集体的涂鸦行动,涂鸦艺术家或团队之间的涂鸦竞赛
Beef:争议
Bite:抄袭其他涂鸦者的德视觉特色或制作风格
To bome:大量制作涂鸦
Caps:可替换的喷嘴,用于控制喷涂的粗细效果
Crew:形容涂鸦团队。一般来说,一人行动的涂鸦行为是比较孤单和危险的,因此有些涂鸦者组成团队,彼此帮助或一起出去喷制涂鸦作品
Fade:混合一种以上的颜色
Gang:帮派,团队,或者共享意见和资源,拥有共同目的的群体
Going ower:当一个涂鸦者将自己的图像覆盖过另一个人的时候
Graffiti:涂鸦
Hip-pop:一种流行音乐风格,最初以黑人说唱风格为主,如今又融合了电子和迷幻风格,又极强的节奏感
Hit:去写,去画
Mural:壁画
New school:粗略的说法指1984年后的现代涂鸦风格
Old school:反之
Outline/Sketch:手稿画本上的图案,通常是指在执行真正的喷绘动作之前的草稿
Piece Book/黑色 Book/Writeris Bilbe:涂鸦者的手稿画本
斜杠:在别人的涂鸦上绘制涂鸦,将原作品污损或覆盖
钢网:一种非常古老的图像复制手法,利用图像和文字来传递信息
Tag:现代涂鸦的最基本形态,可以是用喷漆或者马克笔书写的涂鸦者的签名或代号
Toy:技术和经验还未成熟的涂鸦者
King:最牛的涂鸦画家
Bone out:离开
目录
概述
起源
发展
北京之墙
作品赏析
术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