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义秀(Nakayama Gishū,1900年10月5日-1969年8月19日),原名高田良平,是一位活跃于昭和时期的
日本作家。他在
福岛县出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英文科。中山义秀的作品多以孤独而坚韧的老年人为主角,这些角色往往是他家族成员的化身。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题材,包括历史小说和私人小说。中山义秀曾获得多项文学奖项,如
芥川龙之介奖、野间奖和艺术院奖。他还曾在战时担任过记者,并在晚年皈依
基督教。
中山义秀出生于福岛县西部的新白河区,现属
白河市的一部分。他是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结识了
横光利一,并共同创立了文学杂志《塔》。毕业后,他在
三重县的一所中学教授英语,并与新婚妻子一同居住在那里。两年后,他们搬回
东京地区,中山义秀在
千叶县成田市的一所中学继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中山义秀在早稻田大学期间创办了文学杂志《塔》,并在其中发表了处女作《洞穴》。1935年,因妻子去世而深感悲痛,他开始在全国各地游荡并酗酒。然而,1938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短篇故事集《电灯》,并于次年凭借《绣球菊》获得了第7届
芥川龙之介奖。此后,他又发表了《纪念碑》、《清风飒爽》和《霜风》等一系列作品,巩固了他的文学地位。1940年,中山义秀成为了《文学界》的一员。1945年,他与
川端康成等人共同创办了《镰仓文库》。1948年,他撰写了《提尼安的末日》,通过描绘日军在岛屿沦陷前夕的窘境,对侵略战争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揭露和批评。中山义秀的历史小说作品包括《战国史记——斋藤道三》(1957年)和《高田马场》(1950年),后者是一部关于剑术大师的传记。他的个人小说作品则有《花烛》(1947年)和《舞台上的月亮》(1963年)。1967年,中山义秀被选为艺术院会员。
中山义秀自1943年起定居
神奈川县镰仓市,并积极参与当地的图书馆和出版社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战地记者报道前线情况。这段经历启发了他后来的写作方向,尤其是那些讲述历史上为失去事业而奋斗的人物的故事。他的代表作之一《咲庵》赢得了1964年的野间文学奖和1967年的日本艺术学院奖。中山义秀于1969年因急性贫血去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接受了
基督教信仰,尽管如此,他的遗体仍安葬在镰仓市圆觉寺的正法寺内。为了纪念这位作家,1993年在他的家乡
白河市开设了一个纪念馆。
中山义秀在其文学生涯中获得了多项重要奖项,包括1938年的
芥川龙之介奖、1964年的野间文学奖和1966年的日本艺术学院奖,均因其作品《咲庵》而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