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茗是《
红楼梦》一书中的角色,是
贾宝玉书僮、
老叶妈之子。
焙茗原名茗烟,因被宝玉嫌“烟”字不好,故于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后改名焙茗。焙茗的年龄比宝玉略大,是宝玉信赖的小厮。他能揣度宝玉的心理,当发现宝玉郁闷时会为其购买古今小说、传奇角本等书籍。
简介
烹茶之意,古人都是现烹水泡茶,用小泥炉点上火,烹水沏茶称“焙茗”。
焙(bèi):把东西放在器皿里,用微火在下面
烘焙。唐·
皮日休《寄怀南阳润师》诗:“醉来浑忘移花处,病起空闻焙药香。”
茗(míng):茶树的嫩芽,俗称茶叶。
红楼有云
只见焙茗,
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
小虫儿玩。
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进入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没下来?”脂本三十九回后又用“茗烟”,一直到八十回。通行本则此后一直作“焙茗”,直至一百二十回。但
满汗王府本则一直用“茗烟”未改。
主要情节有:第九回,受人调拨,为宝玉出气,与众顽童一起大闹学堂;十九回,同
卍儿在小书房幽会,宝玉见而不责;二十三回弄来许多古今小说传奇角本给宝玉解闷,引得宝玉看了入迷;三十九回,受宝玉差遣,出城寻觅
刘姥姥故事中子虚乌有的女儿
塑像。四十三回,随宝玉出城私祭
金钏,道出宝玉心事。本回有脂批云:“试思宝玉之为人,岂不应有一极伶俐乖巧之小童哉!”
典籍出处
焙茗典出:
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
野碓滑,山厨焙茗香。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
皮日休 唐 《太湖诗?里(傍龟山下有良田二十顷)》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
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
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
峭然八十翁,生计于此永。苦力供征赋,怡颜过朝暝。
洞庭湖取异事,包山极幽景。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
焙茗其人
焙茗
人们常称《
红楼梦》为“奇书”、“迷书”、“百科全书”,这均非戏语。就以小说所写的几百个人物的命名来说,就别具一格。今天当我们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时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贾宝玉身边那个
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
“焙茗”,这个名字初见于小说的第9回,本称“茗烟”,直到了第24回方改为“焙茗”。可是,第34回之后,到了第39回时又忽然改为茗烟。这究竟是版本问题呢?还是
曹雪芹的疏忽?让红学专家们去考证好了。我这里只想说,将“茗烟”改为“焙茗”是对的。小说第24回写宝玉身边共有五个小厮,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扫花、四曰挑云、五曰伴鹤。后来几个小厮的名字不见了,只剩了“焙茗”了。这五个小厮的名字都很雅致,有茗、泉、花、云、鹤,非曹雪芹又有谁能想得如此之妙呢?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五个人名字中──焙、引、扫、挑、伴,都是“动词”。显然这不是随便用的。联想到《
红楼梦》中所写的丫鬟以琴棋书画命名,可见写小厮有泉、花、云、鹤,不能缺“茶”──“茗”的。而“焙”字,那是茶道中不能省去的,而把“焙”与“茗”合作一人名,则与前四位小厮的名字就谐合。因为“茗烟”虽是有出典,但是《红楼梦》中根本没有在“烟”字上作什么特殊的描写和渲染。因此,我认为
曹雪芹改茗烟为焙茗,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焙茗”这个名字与饮茶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这只要懂得一点茶文化史的知识就清楚了。茶,古书上所载其名很多,诸如、、葭萌、荈诧、、茶、茗,这可能与地域不同、方言有别有关。
唐朝始将“荼”字去一笔,定为“茶”字。“茗”字出现比“茶”字晚些,唐宋人说茶树上的叶子“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茶与茗并列流传于后世,至今一些文人雅士仍然称茶为茗,特别是在书画家和诗词中用茗者甚多。
饰演者
1944年中华电影出品电影《
红楼梦》
韩兰根饰焙茗
1962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越剧电影《红楼梦》
筱春芳饰焙茗
1989年
北京电影学院版电影《红楼梦》
李伟健饰茗烟
说文解字
茗,南方人对茶的较早称号,
吴国人
陆机《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有云:“蜀作茶,吴人作茗。”茗的别名又作“荈”,
东晋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据,吹嘘对鼎〈历〉”,这是“茶茗”
连称。后世上层社会里多称饮茶为“品茗”、“茗饮”,可见“茗”即是“茶”。
再说“焙”。在制茶工艺中,有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据
陆羽《茶经》所记,焙就是
烘焙茶饼的意思。通过“焙”把茶叶中的水分去掉,得到干茶。
唐朝皮日休有《茶焙》 诗云: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这是描写“焙茶”情景。在《茶舍》诗中,皮日休又写道:
湖上汲江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诗中的“焙”、“蒸”、“研”、“拍”,都是制茶工艺的程序。
说茶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读者大略可知“焙”与“茗”之间的关系,就不难明白
曹雪芹在《
全本昆曲《红楼梦》》中改“茗烟”为“焙茗”的原因了。《
红楼梦》满纸茶香,甚至无酒有茶,以茶代酒,这除与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等原因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所具有特殊功效。最早记载茶的药用价值的典籍是《
神农本草经》,这些记载毫无疑问都是人们在长期饮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知识。
茶之功效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对茶的价值的认识,对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论证。科学家们在有关茶结构的报告中指出,茶叶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如有机化学成分中就包括“
茶多酚”、“
维生素”、“氨基酸”、“色素”及“
脂多糖”、“
咖啡因”等化合物。它的无机化学成分,如矿质元素,包括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这就是茶和饮茶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为文人学者推崇备致,形成茶文化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而明白
曹雪芹在《
红楼梦》中为什么对茶的描写有如此浓厚兴趣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