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城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所筑的城池
邱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旅游度假区入口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所筑的三城之一。邱城依山而建,共有两座规模略等、南北相连的城垣,城墙用泥土夯筑,东、南和西南部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马家浜遗址类型,于1981年4月13日被公布为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简介
位于湖州市北9公里的白雀乡小梅口。邱城依山而建,共有两座规模略等、南北相连的城垣,分别将两座小山(均名邱城山)围在其中,城墙用泥土夯筑,相连略成“吕”字形。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邱城是“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邱城、彭城、吴城)。
景观介绍
邱城的东、南和区西南部,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故称邱城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上、中、下3个文化层。下层,距今约6000多年,属马家浜遗址。此层为较大的建筑遗迹。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以背面弧突的和斜背舌表刃的穿孔斧最具特征。还有较多的镞凿、碓、针等骨质工具。生活器皿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腰沿釜、釜形鼎、喇叭形圈足豆和腹部有一对牛鼻式器耳的陶罐等,还有牛、鹿、猪、鱼类等动物遗骸。
中层,距今约5000多年,属泽文化。石器以扁平穿孔万斧和长条形石镑为主。生活器皿多为黑陶,包括鼎、豆、(上禾下皿)、罐、杯、解、筒形器等,形状规整,有些施有圆形和三角形的镂孔图案。
上层,即城墙部分,1957年发现夯土中伴有印纹陶、原始青瓷、红陶、黑陶和石器、铜镞、玉王夫、玉等,最晚的是印纹陶和原始陶。邱城山东南文化堆积的上层,出土有夹砂绳纹陶鼎、三角形斜把石破土器、弧背有段石锛等遗物。
邱城遗址属马家浜遗址类型,1963年3月1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13日,又重新公布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
考古工作者曾对邱城遗址作过多次调查和发掘,弄清楚它的总面积约有三万平方米,可分上,小,下三个文化层。其小下层叠压在最底部,距今约六千多年,属于马家浜文化,不仅是这个遗址中年代最早的地 层,也是堆积最丰富的地层。在这一层中发现了较大的建筑遗迹,其居住面是由砂粒,丽文蛤壳,螺蛳壳并和上粘上夯成的,其上有两行并排的柱洞,每行四眼,洞内残存有木柱,柱底垫有一块叫“”的木板。柱洞四周还发现有水沟的痕迹,据推测可能是木架草顶原始房屋周围的排水沟,是为了适应南方水乡的环境而采取的排水,防潮措施,在排水沟附近有石砌的长条形公共烧火沟。当时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器身较厚重,磨制较精,以背面弧突的锛和斜背舌形刃的穿孔斧最具特征。有相当数量的镞,凿,锥,针等骨质工具。生活器皿多用陶器制作,以夹砂红陶和外红里黑的泥质红陶为主。炊器全用夹砂陶制作,其中以外壁附有一道宽边的腰沿釜最具特色,鼎以釜形鼎为主,鼎足根部常有双目纹装饰。食器和盛贮器,上述两种陶质都有,就器形特征来说,以喇叭形圈足豆和腹部有一对牛鼻式器耳的陶罐十分流行。还发现较多的动物遗骸,以牛、鹿、猪和鱼类数量最多。在这一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件陶猪,制作手法简练朴实,说明猪是当时人们很熟悉的一种动物。当时的人们巳过着定居生活,在经营原始农业的同时,兼营捕鱼和狩猎,并且还织 布,制陶和饲养家畜。中层距今约五千多年,属崧泽文化。石器以扁平穿孔石斧和长条形石锛为主。生活器皿多为黑陶,常见器形有鼎、豆、盉、钵、罐和杯,还有盉形器、,筒形器等,形状规整,有些施有圆形和三角形的镂孔图案。制作技术较下层所出器物进步。上层即城墙部分。南城墙全部用灰土筑成,含有大量的印纹陶,釉陶、红陶,有少量的青铜镞,黑皮陶碎片、石器和玉器。城墙被东汉墓帐葬打破,城墙底部压着以黑陶为主要隋葬品的墓葬。这些迹象说明,原来的上文化层,巳被掘来建造了城墙,而到东汉的时候,这座城墙又被废弃了,作为埋葬死人的墓葬区。邱城遗址依次叠压的三个文化层,好像是一部埋在地下的历史书,虽然没有一个字,然而通过它所包含的实物,忠实地记载着这个地区的历史,只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交通指南
景区附近多以人力三轮车作为交通工具,有些车夫会先说好5元,然后自行带你去别的地方逛,最后再多问你收钱,这点要注意,一定要事先把价钱说清楚。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景点简介
景观介绍
考古
交通指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