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古
张师古
颜师古原名张宗法,字师古,号未了翁。清代人,生于四川什邡徐家场(现师古镇师古村)的一个小康之家。他将主要精力用度在研究农业生产上,多年来埋头著书立说,先后撰写了《三农记》和《正情说》。
人物生平
张宗法是一位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知识分子,宗法从小好学,博闻强记,是当地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会作文,写诗,还写得一手好字,由于他的草书苍劲古雅,所以人们能得到他的一条一幅,都能感到非常珍贵。宗法傲视豪门权贵,不图功名富贵,却与乡间的“老农、耕父、牧童”交往随和,关系密切,在家乡父老的鼓励支持下,他将主要精力用度在研究农业生产上,多年来埋头著书立说,先后撰写了《三农记》和《正情说》。
个人作品
《三农记》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 年),当时清代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国内形势比较稳定,清政府对发展农业生产也较为重视,曾组织官员,学者编写农书,加强 对农业生产的指导,这样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张师古的著作。同时,我县位于成都平原,距省会成都市较近,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农业比较先进,给张师古撰 写《三农记》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农记》全二十四卷,一至五卷写天时地理,六卷写灾害、备荒和救荒;七至十八卷分述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十九卷至二十卷谈畜牧兽医;二十至二十四卷谈农村习俗杂事和农产品加工。全书三十三万多字,该书重点是论述各种不同作物及其耕作技术,从七至十八卷用了十二个整卷,即占《三农记》一半以上的篇幅,把谷(裸瓜类果实)蔬、果、染色、叶(桑茶等)、植(棕、漆、皂等)、材(榆、柳、杉松)、草(苜蓿属灯草等)、药及纤维作物列为十二著,把每种作物的各称、形态性状、效用、栽培技术都作了详细的考证和记载,特别是粮食作物的栽插方法上,他总结出了矮种,点种,区种,芽种,种等五种方法。最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运用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运用有机肥来进行农作物栽培的观点,堪称我国有机农业的鼻祖。目前,我镇种植晒烟要使用苕子麻菇有机肥可能就得益于他的研究。现在,我们下力气提倡的不要焚烧秸杆,其实师古先生很早就告诉我们要秸杆还田,这种有机肥效果很不错,肥效还很好。
《三农记》是我国清代乾隆的一部重要农业科学著作,此书内容 丰富,记述生动,体例完整,规模宏大,仅次于当时爱新觉罗·弘历命令五十位大学士、翰林、学者集体修的《授时通考》。比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所记述的更有发展,更为实用。今天全国仍有十多个省市图书馆珍藏着这部书。有关部门还把它纳入《中国农业遗产集》,向国内外推荐。这部书两百多年来对川西北农业生产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享有很高的声望。曾有:“先生有作《三农记》,千古旧家不可无;安得田园学耕稼,闲闲聊作下农夫”的诗句(《野鹤山房诗抄》)流传至今,师古镇一带的老人还摆得张师古不少写书的故事。
《三农记》在论及作物栽培技术 时,很强调因地制宜,不违农时。他说:“各方之土宜物,不可一概而论。时种各有叙,能得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盛。”注意联系本地实际,特别谈及蜀中物有的方法,使之具有地方特色,他敢于解放思想,能大胆的把老农的意见直接写进书里,与“圣人、宿儒”平起平座。如银杏插枝,既引“老农云”:“插枝润土亦活。”如大麻获治戒误时,引“老农云”:“说了一杯茶,误了一池麻。”较好地运用了古农业文献,征引典籍虽多,但能前后连贯一致,自成体系。并常用他自己的意见来申说问题。另外,《三农记》还在每种作物栽培技术后,僻有典故一栏,分别搜集载有关作物栽培的古今传说,情节 生动,引人入胜,从而增加了该书的感染力,使人喜闻乐道。
轶事典故
张师古编写《三农记》立志其“深探其体,尽力于实”精心致意,决不马虎从事,他博采俗谈,方说,耆语,童言,脚迹遍于家乡的田,老舍,参考了历代农业文献 三百二十多种。然而,他的家业一天比一天萧条,到妻子病逝后,三十多亩地几乎典当尽。
妻子死后,颜师古和独女儿相依为命。女儿对父亲写书也很支持,可女孩子渐渐长大了,不能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明讲呢,怕分散父亲的心思。有一次,她在为父亲磨墨时,泪水掉满了砚台师古才如梦初醒,安慰孩子说:“为了我写书,可把你苦了,你的婚事我已托给了乡邻吴婆婆,等明年《三农记》写成后,就给你办婚嫁,送你出阁。”他把思想全用在自己的事业上。张师古就这样脚踏实地,通过艰苦的劳动,历尽寒暑完成了《三农记》的写作。
1980年秋,什邡市地名普查时,县人民政府根据人民群众对这位古代农业科学家张师古的怀念和尊敬,将他的家乡原民主公社一大队(今师古镇师古村)命名为师古大队,以资纪念。恢复乡建制后,改为师古村至今。2006年4月17日,原民主、云西两镇合并,为纪念这位有机农业的鼻祖,先贤,故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个人作品
轶事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