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奥兰序曲》是古典乐曲,源于
莎士比亚的悲剧。
维也纳剧作家科林改编了这部作品,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为它创作了序曲。序曲表现的是英雄科里奥兰为了更崇高的追求而放弃了复仇,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作品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的是他的愤怒不安,随后又是一段柔美的旋律,形成传统
奏鸣曲与快板曲式的对比。在中间部分,曲目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以及不计得失、依靠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章,乐声渐渐下沉入一片寂静之中。
科里奥兰是传说中的罗马英雄,
莎士比亚以他的故事写成一部悲剧。传说491年罗马发生饥,科里奥兰提出,接受救济的民众必须同意废除保民官制度,否则不发给赈灾粮。为此他受流放的惩罚,后投奔沃尔西国王,带领沃尔西人打回罗马,在其母与其妻的恳求下,才从罗马撤兵。莎士比亚悲剧由
维也纳剧作家科林改编为
歌剧,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7年为它创作了这首序曲。这首序曲表现的是英雄科里奥兰为了比他本人更崇高的东西而放弃了复仇,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
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科里奥兰由于放弃了指挥权而被沃尔西人谋害;而在科林的剧本中,他则是自杀。
奥托·瓦格纳对这个人物的评介是“他野性难驯,不虚伪,也不谦让。”这首序曲OP.63,C大调,
奏鸣曲式,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里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内心的矛盾,荣誉的崩溃,以及不以苦乐为意的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这首序曲的版本,可选:1.
奥托·克伦佩勒(Klemperer)指挥爱乐乐团版.EMI,CDM7 63611—2。2.卡拉扬(karajan)指挥
柏林爱乐乐团版,DG,427 256—2。3.
克劳迪奥·阿巴多(Abbado)指挥
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429 762一2。4.
霍格伍德(Hogwood)指挥音乐学会团版,Decca,421 416—2。5.布吕根(Bruggen)指挥18世纪乐团版,philips,434 084—2(霍格伍德、布吕根版均为用“本真”方式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