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翔(1934年11月-2024年4月16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
吕振羽,别署师魏斋主、老孙头,著名书法家,师承王学仲、孙其峰。曾任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刊授中心书法导师,现为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孙伯翔8岁习字,上过两三年
私塾,1955年,21岁的孙伯翔从农村进入城市,因工作闲暇便有许多时间用来练习书法。在不到40岁时,跟随王学仲教授学习写魏碑,八十年代开始在书坛崭露头角,先后出版、编撰有《孙伯翔书法集》《孙伯翔书画集》《魏碑全集》《中国书法全集·南北朝卷》等重要作品。2017年,孙伯翔书写的毛笔字作品《福》亮相央视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24年2月9日,孙伯翔为“
玉兔献瑞——
肖培金癸卯生肖兔作品展”题写“玉兔献瑞”。
孙伯翔曾获
中国文艺网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
天津市“
鲁迅文学奖”,2014年,获“第十一届中国文联
造型艺术成就奖”;2015年,获“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特别贡献奖”;2019年8月3日,由孙伯翔题写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两块巨匾,被悬挂在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大门前。
2024年4月16日,孙伯翔先生在天津去世,享年90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孙伯翔8岁习字,上过两三年
私塾,1955年,21岁的孙伯翔从农村进入城市,做了一份简单的工作,工作的闲暇让他有许多时间练习书法。在不到40岁时,开始到
王学仲教授那里学习写
魏碑。
誉满天下
自20世纪80年代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展出《魏碑书文天祥正气歌》四条屏,从而引起全国书坛关注,后长期担任全国书法展览大赛评审委员。先后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孙伯翔书画集》《
孙伯翔书画作品集》《
孙伯翔书画艺术》《孙伯翔书法作品精选》《
孙伯翔临始平公造像记》《孙伯翔临张猛龙碑》《孙伯翔书千字文》《孙伯翔书杜甫长诗》等。有《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合作)《怎样写魏碑》《书法临习指导》《始平公造像记·名师指导》等专著,另有他人出版的《
孙伯翔谈艺录》《孙伯翔论》《论孙伯翔书法艺术》等。 1982年,孙伯翔创作的《正气歌》获得首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
二等奖。
2008年、2013年孙伯翔两次在中国美术馆由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书法大展,并在
天津美术馆、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西湖美术馆、山东东营、
淄博市,
大同市、
忻州市等地举办个人书画艺术展。2014年,获“第十一届
中国文艺网造型艺术成就奖”。2015年,获“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特别贡献奖”。2017年,书写的毛笔字“福”字亮相央视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此外,孙伯翔还曾获得过
中国文艺网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
天津市“
鲁迅文学奖”。2019年8月3日,由孙伯翔题写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两块巨匾,被悬挂在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大门前。
近年动态
2022年1月28日,受
中国新闻网访问,孙伯翔受访中表示:“不管学贴还是学碑,要有性情和深厚的功底”,并讲述了
魏碑的形成问题。
2022年7月4日,受
央视新闻访问,孙伯翔受访中表示:“爱写
辛弃疾和
李清照的词,早年读
私塾时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工作后用大量的时间练习书法,中年时拜名师学习,把批评自己的人认作良师,希望我下一代都能自幼学习纯正的传统书法,并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之美,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2024年2月9日,孙伯翔为“
玉兔献瑞——
肖培金癸卯生肖兔作品展”题写“玉兔献瑞”,并在采访中表示:“培金,我夸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的老母亲,九十六岁的高龄,他那么有孝心,不容易啊。一时孝心还可以,一辈子孝心不容易,太难了。再一个夸他,培金在画
国画方面,大见成效,就光说为他老母亲做寿画兔这件事儿,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一个姿势好画,多个姿势就得费脑子费事,培金画的兔,憨态可掬,机灵生动,也可以叫玉兔献瑞,值得大家学习”。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书法作品
创作特点
独一无二
笔法纯熟老道,流露的是磅礴大气和堂堂正气,观后,使人精神振奋,令人神清气爽。如果不看作品中孙先生自署,人们不会相信,会出自一位八十老翁之手。
取法精妙
取法高古,得其精髓,多有变法,碑中寓帖,方峻挺拔中含清新灵动。气息古典而现代,书风清越刚健,将北碑书体写出了一个当代人的精神
意象,写出了
北魏书法在纸上的变迁与运化。
收放自如
孙伯翔的书法扎根于碑,也同时吸收帖学上的特点,以碑为主、以帖为辅的碑帖相融之路,因此化解了所谓的“碑帖之论”。
受过
康有为的启发,把
魏碑写得有点开张,有时候开张过了又收回来。
融情于艺
雄壮、浑穆是孙伯翔的主体,但是紧跟着需要灵动,灵动之后需要温润,温润之后就需要清凉。孙伯翔吸收了唐、宋、明、清,特别是宋、明的东西合进去,使它变成从方正走到
方雄,从方雄走到精神飞动,从精神飞动变得温润,从温润走到清凉。
书法思想
写魏碑写到最高境界就是“威而不狰,雄而不猛”才是最好的,不是非得像常人理解的“刀砍”“斧劈”才算高级,在写的魏碑作品里,《始平公》《张猛龙》等以方笔为主,其书法讲究动与静的结合,有动有静才有生命力。行笔是用来表现性情的,写到一定功夫,要做到性情第一,形质第二,但是形质没有好基础是不会表达好性情。
对碑、帖的概念其实是一个模糊认识,不必把什么叫碑、什么叫帖分得那么清楚,不要割裂地或者片面地看碑帖关系。
把字写正,站正了,跟『横平竖直』不一样。这一横要有起伏,一个字是一个变化,一行是一个个体,两行就是邻居,整体一定要和谐。
人物轶事
诉说启功
孙伯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与
启功先生见面一定要说『启老吉祥』,他会很高兴,如果说『启老好』『启先生好』就会差一点。”
生活小叙
孙伯翔说到:“把书法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一张大桌子,铺上
画毡写字,撤下毡子吃饭,每天吃完早点就开始干活,这不叫创作,叫作『日课』。凡事有个计划为好,但无须绝对化,以兴趣浓淡为主最宜。今天心情不佳,就不必伏案临池,可以翻阅书籍;今天心情特好,那么自然要打破日课时间,一直写到半夜直至兴尽,第二天看到都不满意的,可以火祭了之。”
军营之行
孙伯翔去沈阳军区给师长以上的干部讲课,休息时司令员约去看打靶,看狙击手百发百中,回来孙伯翔说:“司令员,你这神枪手怎么培养的?他就教我两句话。”司令员说:“一个是看苗子,一个是把成箱的子弹供给他们,这是他们成才的必要条件,就这两句话完全解决问题。”随后孙伯翔面对采访表示:“书法悟性高又懂得勤奋,就能成功,悟性不够但知道勤奋,成功率虽然低,但是毕竟有成功的,必须得勤奋,也要做到
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思而学,要知行合一,放弃哪头都是徒劳的,『以生知之资,志困勉之学』,用最聪明的头脑从最笨处下功夫。没有厚积,难得妙得;没有长年,难有瞬间,聪慧者,天赋也,诚可贵,然不足恃,惟勤奋从业,始能精进,这是我从这件事悟出的道理。”
熟俗之论
孙伯翔去
东丰县看《嵩高灵庙碑》,中途看到采石工遇到路障拿出工具轻松解决问题,这让孙伯翔意识到干什么都得找到茬口,熟能生巧。孙伯翔表示:“写字也是慢慢成长起来,比如临帖,就有直接以悟性而取神,而且提取得非常好。没有悟性,学着学着就会因为没道而厌烦。书法既是寂寞之道也是快乐之道。如果找着途径,找到快乐之道,不吃饭都不饿。你对它不感兴趣,它是不会给你回应的,就要找到原因。所以书艺之妙,皆在于思。执笔于手,巧悟于心。学书的过程中,作者思了没思、读了没读、悟了没悟,至关重要,否则你会越写越麻烦。熟固然可以生巧,但熟也可生俗。”
人生信条
主要任职
展览活动
人物关系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孙伯翔代表了当代中国碑学书体的新形态,它既不同于民国碑学书风,也不同于新中国前三十年书法面目,他是
改革开放书法以后书法家以个人面目站立书坛的不多的人物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他既没有在政界有什么位置,也没有在中国书协——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成立的权威书法家团体中担任显耀职务,他是一介布衣,几十年内参与着书法界不同的展览活动,以其对北碑书体的转化及精湛的笔法获得了书法界广泛的赞誉。他的书法,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的标志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可以进入书法史的人物。(中国书画杂志社评)
当代碑学艺术的奠基人,是近几十年中国书法艺术发展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一生崇尚碑学,倾心北派,以自己的独特理解于
魏碑书体中赋予当代人的精神
意象,给当代的碑派书法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中国新闻网评)
90岁高寿的孙先生是一位艺术精湛、艺德高尚、引领时代风气的书法大家,几十年来潜心书艺、勇于探索、推陈出新,顺应时代发展,发扬传统书脉,碑学成就突出。他的作品兼具正大气象与清凉境界,展现了民族气概,彰显了时代精神。(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建会评)
其作品是“小脚女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书法家
石开评)
孙伯翔是一位艺术精湛、艺德高尚、引领时代风气的书法大家,数十年来潜心书艺、勇于探索、推陈出新,顺应时代发展,发扬传统书脉,以突出的碑学成就名重当代。他的碑学书法以其正大气象与清凉境界的艺术特色,展现了民族气概,彰显了时代精神。他始终坚持老艺术家的人格操守,自觉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心公益,担当奉献,修身守正,德艺双馨。通过此次展览,我们要进一步总结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激励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脚踏实地、敢于担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万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