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入侵是指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期,由英国音乐人主导的一股流行文化潮流。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乐队在美国取得了成功,对美国音乐产业产生了影响。
1964年2月,
披头士乐队在经纪人
布莱恩·爱泼斯坦的带领下前往
美国进行第一次巡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些的话,那么这次也就只是
摇滚历史上成千上万次成功的巡演之一而已,在40年后的今天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细节印在人们的记忆里。这次巡演之所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部分是因为后面紧接而来的一个浪潮,在历史上它被称作“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40年前的那个2月就像是一扇门,而
大众甲壳虫就像是大门的钥匙,正是他们开启了
英国乐队通向美国乃至世界舞台的通道。
在当时的英国,一共有多少支像甲壳虫这样的乐队。这个问题恐怕谁都无法回答。而有一些事实是我们可以知道的。在当时的英国,
摇滚队们主要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是以甲壳虫为代表,他们受到的大部分是
美国50年代摇滚乐和布鲁斯音乐的影响,再加上早期白人流行歌曲的妆点,因此这些乐队更受到主流阶层青少年的欢迎,尤其是他们如果长的和甲壳虫的四个小伙子一样帅的话。而另一方面,以
滚石乐队为代表的一些乐队在音乐风格上显趋向黑人化,他们大多承袭了美国黑人
节奏蓝调音乐的传统,在音乐和歌词中也更多地是表达了底层青少年的悲喜和欲望,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接受。
1964年,在
大众甲壳虫成功的巡演之后,无数的
英国乐队和演出经纪人犹如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潮水一样涌向
美国,期待着像甲壳虫一样成为国际明星。而刚刚被甲壳虫激烈震荡过的美国音乐市场根本来不及做任何抵抗。一瞬间,留着甲壳虫的发型,操着一把
电吉他,用伦敦口音唱歌的人充斥了美国各大唱片店和排行榜。
但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浪潮中,要想保证乐队的水平和素质是有难度的一件事情。除了像
滚石乐队、庭鸟乐队(The Yardbirds)、
奇想乐队(The Kinks)、动物乐队(The Animals)、他们乐队(Them)等成就了乐队的色彩之外,一些乐队在一段时间里就烟消云散了,即使是在当时和甲壳虫同样的戴夫·克拉克五人组(The Dave Clark Five)以及“盖瑞和领跑者”乐队(Gerry \u0026 the Pacemakers)都无法走得远。这似乎也说明一支乐队,如果仅仅满足于唱一些听众喜欢的歌曲,而没有更高的艺术上的追求,是不可能成为一支乐队的。就像
大众甲壳虫,他们正是凭借在1966年和1967年推出了几张优秀的唱片而远离了娱乐明星的身份,成为艺术家。
在第一次“英伦入侵”浪潮渐渐退去的时候,美国人也开始注意到自己国家的一些
摇滚乐队,像“
The Beach boys”这样的乐队成为美国人的英雄,当然还有拿起了
电吉他的
鲍勃·迪伦。就在人们认为
美国唱片市场已经摆脱了
英国乐队的控制的时候,在1965年到 1966年,新一轮的“英伦入侵”又开始了。这次的领头的乐队是“谁人”乐队(The Who)和蛇神乐队(the Zombies)乐队,这些乐队有着更强烈的
节奏蓝调风格,谁人乐队甚至把自己的音乐定义为“极端节奏布鲁斯”。从表面上看,这次的浪潮比第一次来得小,但是它的影响力却不小。正是在第二次“英伦入侵”的作用下,从1967年以后,随着
迷幻音乐的出现,使英国和
美国的
摇滚终于融为了一体,互相呼应,成为世界青年亚文化的一个潮流。
Billy J. Kramer \u0026 The Dako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