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中国以从事新闻和出版业为主的企业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华书局 英文:Zhonghua Book Co., Ltd.)是一家以从事新闻和出版业为主的企业,公司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现任执行董事为肖启明。
1912年1月1日,陆费逵在上海创建中华书局,在陆费逵主持下,中华书局教科书成为清王朝覆灭后第一套适合共和政体的教科书。1917年上半年,中华书局营业额超过100万元。,1917年2月,中华书局由于资金困难部分杂志停刊。1918年7月,在常州巨商吴镜渊的帮助下走出困境。1950年9月,确定中华书局以出版医药卫生及农业书为主要专业方向。但一年后,又改以外文、苏联介绍及农业为专业方向,1952年1月1日,编辑所移设北京。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部从上海迁到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从1958年开始,中华书局终于有了明确的定位,国家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把中华书局作为小组的办事机构,“文革”后,各个地方人民出版社里相关文史编辑室分出来成立了十余家古籍出版社,这时中华书局已成为他们的旗帜。1979年8月,国家出版局宣布中华书局恢复原有建制。1998年7月8日,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03年的“弘扬传统 重塑品牌——中华书局与学界共商重印书规划座谈会”上, “守正出新”成为了中华书局新时期的出版理念。2004年,书局成立了大众读物编辑室,2006年,中华书局启动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2014年,中华书局自主研发的大型古籍数字出版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上线。2017年,《复兴文库》编纂的前期工作开始进行。2022年4月,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发布了“殷墟甲骨文数据库”。2022年9月至12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复兴文库》参与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2024年4月18日,出版的《复兴文库》捐赠仪式在陆费逵的家乡的桐乡市图书馆举行。
截至2022年,中华书局创设的籍合网拥有22万注册用户,30多个大型古籍数据库拥有40亿字的海量内容,服务海内外140多家机构。2023年上半年,中华书局的净利润为4827.8亿元,利润率达到25.48%。
中华书局在2009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在2007年、2009年、2011年、2015年被评为“中央直属机关文明单位”。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武昌起义前后,陆费逵即“预料革命定必成功,教科书应有大的改革”,于是同戴克敦、陈寅恪等秘密编辑合乎共和体制的教科书,预作准备。之所以要秘密,一是由于新编教科书内容是反封建、反清的,陆费逵原是日知会中人,如为外界知道,恐有性命之虞;二是,其时陆费逵还在商务印书馆编辑《教育杂志》,照例不能另行经营出版。
上海时期
1912年元旦,25岁的陆费逵在上海创建中华书局,此后不久的1月1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颁布施行,规定禁止使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要求新的教科书要“合乎共和民国宗旨”。2月23日,中华书局即在上海《申报》上刊登了一则《中华书局宣言书》,在陆费逵主持下,中华书局教科书迅速问世,成为清代覆灭后第一套适合共和政体的教科书。
度过恐慌期
1916年6月,中华书局位于哈同花园西首的静安寺路192号(今南京西路铜仁路口)、占地43亩的总厂新屋落成。1917年上半年,中华书局营业额超过100万元。中华书局由于资金周转困难,1917年2月,“八大杂志”除《中华教育界》外均停刊。6月16日,中华书局召开第七次股东会,寻求救济办法。为摆脱困境渡过难关,6月25日,中华书局董事会决定全部财产由《申报》老板史量才等人组织的新华公司承租经营。10月,曾是民国首任国务总理、1914年至1919年间担任中华书局董事的唐绍仪等人,与债权人议定存款分年摊还办法。1918年7月,常州巨商吴镜渊出面联络富绅士商,组成专为集资贷款给中华书局造货周转而成立的维华银团,正式签订了3年期贷款造货合同,最终帮助中华书局走出困境。
明确新定位
自创办至1949年,中华书局共出书5908种,主要包括教育、文学、语言、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等,兼及理、工、农、医各个学科,在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史上,为传播科学文化、推动现代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9月,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初定中华书局以出版医药卫生及农业书为主要专业方向。但一年后,又改以外文、苏联介绍及农业为专业方向,1952年1月1日,编辑所移设北京。
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部从上海迁到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到了1956年1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和陈云副总理的指示,文化部党组准备加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工作,按其原有传统独立经营,担负某些学术性书稿和工具书的出版任务。次年3月,北京的古籍出版社并入中华书局。1957年12月15日,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向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写了一个报告,提议建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并提出了一个由19人组成的小组成员名单。规划小组下设文学、历史、哲学三个分组,网罗了当时中国社会科学文、史、哲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从1958年开始,中华书局终于有了明确的定位,国家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把中华书局作为小组的办事机构,从这时开始中华书局正式被确认为国家的专业古籍出版社,业务就是整理古籍,同时出版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和高水平的普及读物。这其中,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编辑出版也被誉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走进新时代
1958年7月,毛泽东主席指示吴晗、范文澜组织标点“前四史”。接到毛主席指示后,吴晗、范文澜研究了“前四史”点校的具体方案,并决定“其他二十史及《清史稿》的标点工作,亦即着手组织人力,由中华书局订出规划”。为了加强标点“二十四史”的工作,中宣部还要求从各大专院校借调一批专家来中华书局。1958年底,时任中华书局总编辑金灿然和齐燕铭翦伯赞与高等教育部联系,决定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设置古典文献专业,由魏建功担任主持,培养古籍整理出版的专门人才。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承担古籍规划任务的只有三家,包括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及人民文学古典文学编辑室,中华书局同时又是全国古籍小组的办事机构,地位特殊。“文革”后,各个地方人民出版社里相关文史编辑室分出来成立了十余家古籍出版社,这时中华书局已成为他们的旗帜。
恢复原有建制
1978年3月7日,国家出版局局正式发函,重申中华书局是整理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1979年8月,国家出版局宣布中华书局恢复原有建制。1979年后,中华书局策划并推动了许多大型出版项目,如“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等,以及近代人物文集、日记丛书等,并承担了《中华大藏经》等大型古籍整理项目的编辑出版工作。1981年,中华书局旗下《文史知识》创刊。它秉承“大专家写小文章”的宗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刊两三年间,就每期发行二十余万册。创刊三年时,应读者要求,将已出的刊物全部重印。1979年5月,时任中华书局古代史编辑室副主任的傅璇琮,收到了画家黄苗子转交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书稿和附信,信中力荐《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经讨论,最后同意引进,于1982年推出了《万历十五年》的中文版。
重塑品牌,守正出新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华书局面临严峻的考验。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由于投入大、周期长、读者面较窄,要自负盈亏,困难很大。1998年7月8日,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03年的“弘扬传统 重塑品牌——中华书局与学界共商重印书规划座谈会”上,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勉励书局 “守正出新”,这四个字成为了中华书局新时期的出版理念:在坚持中华书局出版传统和专业优势的基础上,面向当代读者需求,适应市场需要,拓展多层次出版格局。2004年,书局成立了大众读物编辑室,陆续推出了“系列正说”图书,以及其他面向大众的普及性历史读物。2006年,中华书局启动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温家宝总理批示:“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提高古籍整理出版水平。”
与时俱进,融合发展
2012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内涵的准确阐述,都为中华书局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中华书局“十三五”规划、2017年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纲要、到“十九大”之后的产品结构、机构调整,都聚焦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第一品牌。
2014年,中华书局自主研发的大型古籍数字出版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上线。2015年,中华书局将数字出版放到与传统出版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成立了中华书局独资子公司古联数字公司,推动古籍数字出版加速发展。在“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基础上,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总库”,形成系列数据库集群,力争成为优质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内容提供商和知识服务商。2016年8月24日,中华书局参加了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编纂出版《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2017年,《复兴文库》编纂的前期工作开始进行。在两年时间里,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华书局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会,讨论、拟定编纂大纲。2018年4月22日上午,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总编辑、古联公司董事长顾青致辞并启动“籍合网”正式上线。2019年1月,《复兴文库》编纂出版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2021年3月3日,旗下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首批向读者推荐的40种经典古籍及其179个优秀整理版本,旨在为广大读者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要之书”“最善之本”。2022年4月,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发布了“殷墟甲骨文数据库”,该库汇聚多年甲骨研究成果,集原文、释文和甲骨字典于一体,很好地解决了甲骨成果分散的难题。2022年9月至12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华书局出版的《复兴文库》参与了展出,习近平总书记曾为这部丛书作序,指出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4年4月18日上午,在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的家乡桐乡,《复兴文库》捐赠仪式在市图书馆举行。
机构治理
主要股东
截至2024年6月16日,参考资料
管理层
截至2024年6月16日,参考资料
对外投资
截至2024年6月16日,参考资料
分支机构
截至2024年6月16日,参考资料
机构业务
主营业务
出版
中华书局从1949到1978年,虽然历经公私合营、专业分工、五七干校、干部下放、反右、文革大大小小政治运动,正常出版业务还是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出版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诸子集成》、王先谦《庄子集解》、孙诒让墨子间诂》、皮锡瑞经学通论》《二十五史补编》《观堂集林》《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全唐诗》《全宋词》《甲骨文编》《太平广记》、岑仲勉突厥集史》、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王力《古代汉语》、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等。
印刷
中华书局在创立之初引进德、英、美、日等国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技术,为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中华书局还添加资本,广设分局,自办印刷。为保证出版物的印刷技术和印刷质量,陆费逵和助手唐陀多次去日本考察,请德国专家史密斯特来上海传授最新制版、印刷技术。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图书出版;出版物批发;出版物零售;期刊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音像制品出版;餐饮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经营现状
1912年至2012年,中华书局累计出版图书3万余种,获奖图书563种,其中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获奖数量在同行业名列前茅。截至2022年,中华书局创设的籍合网拥有22万注册用户,30多个大型古籍数据库拥有40亿字的海量内容,服务海内外140多家机构。还拥有一个总字数超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数据主要用于机器深度学习、训练人工智能。2023年上半年,中华书局的净利润为4827.8亿元,利润率达到25.48%。
机构文化
使命
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向全社会提供以中原地区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优质文化产品,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定位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是中华学术思想的传承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优质文化产品的提供者。
出版宗旨
弘扬传统,服务学术,传承文明,创新生活。
核心价值观
发展愿景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把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旺盛创新能力的、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中国传统文化优质产品的大型文化出版企业。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评价
中华书局编纂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通过全面系统的修订整理,基本解决原点校本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一个体例统一、校勘全面、标点准确、阅读方便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全新升级版本,成为新世纪中国古籍整理事业一个新的里程碑和新的标志性出版物。(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评)
中华书局恪守传承文明职责,秉持守正出新宗旨,在一代又一代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古籍经典和学术新著,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学术繁荣、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 评)
100年来,中华书局在出版质量上严格把关,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以至于许多学者把在中华书局出书视为对自己学术地位的肯定。(学者曹道衡 评)
参考资料
中华书局.天眼查.2024-06-17
中华书局 翻过一个世纪(组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4-06-17
中华书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24-06-17
《复兴文库》入藏市图书馆.中华书局.2024-06-17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华书局.2024-06-17
中央直属机关文明单位.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4-06-17
时续时断的出版业务.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4-06-17
文化.中华书局.2024-06-17
荣誉.中华书局.2024-06-17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24-06-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上海时期
度过恐慌期
明确新定位
走进新时代
恢复原有建制
重塑品牌,守正出新
与时俱进,融合发展
机构治理
主要股东
管理层
对外投资
分支机构
机构业务
主营业务
出版
印刷
经营范围
经营现状
机构文化
使命
定位
出版宗旨
核心价值观
发展愿景
所获荣誉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