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形花蟹蛛
蟹蛛科花蟹蛛属动物
鞍形花蟹蛛(saddle crab spider),捕食柞蚕害虫之一,主要危害1-2龄柞蚕。属蟹蛛科蜘蛛目,学名为Xysticus ephippiafus Simon。为害柞蚕的蜘蛛目种类很多,分布广,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在辽宁省地区已发现害蚕蜘蛛26种,主要种类除鞍形花蟹蛛外,还有三突伊氏蛛、刺跗逍遥蛛、隆肩圆蛛等。在辽宁地区一年一世代。天敌有蚂蚁、姬蜂线虫、螨、巴氏蚕白僵菌
形态特征
成蛛中雌蛛体长7-8mm,体褐色或浅黄褐色,头胸背面两侧有黑褐色纵纹;中央浅褐色,并有一条浅褐色线。头胸部前缘有数根黑刺。第一、二对步足比后两对均长,且粗大,色泽较深,有深褐色斑点。雄蛛体长4-5mm,头胸、腹部呈黑褐色,第一、二对步足的腿节、膝节均呈黑褐色,其它各节浅黄色,与雌蛛有明显差别。卵为椭圆形,卵长0.9-1.0mm,1龄若蛛体长1.1-1.2mm,体浅黄色,步足白色,眼红褐色。6-7龄若蛛体长为3.9-6.8mm,体深褐色或黑褐色,其它色泽与形态基本与成虫相同。
雌蛛:体长5.80-7.00毫米。体黄褐色,背甲两侧有较宽的灰褐色纵纹。头部有向前伸出的长毛。二眼列均后曲,前眼列稍短于后眼列,各中眼小于侧眼,前侧眼最大,前、后侧眼丘愈合。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前、后两眼列之间有一白色横行条纹相隔,尤其侧眼丘的部位白色显。第I、Ⅱ对步足粗壮,并长于Ⅲ、Ⅳ足,色泽较浓,具黄、白色斑纹。第I腿节前侧有粗刺3-4根,胫节腹面有刺4对以上。腹部后端宽圆,背面色泽及斑纹多变异,一般腹背边缘及整个腹部腹面布满粉白色与淡黄色相间的斜行条纹。
雄体:体长6-7毫米。体形构造与雌体同,唯体色较浓,为棕褐色,尤其是背甲呈黑棕色。前2对步足相对比雌蛛细长,而腿节、膝节为赤棕色。腹背的斑纹、胸斑及腹部腹面全为赤棕色。
卵袋:在卵室内,白色,长约7-8毫米,宽2.05-3.00毫米。每个卵袋平均有卵50粒左右:卵粒椭圆形,长0.90-1.00毫米,宽0.80-0.90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表面有一层粘胶状物质,干涸后呈淡黄色。
幼蛛:鞍形花蟹蛛的雄幼虫共蜕皮6次有7个龄期,雌幼蛛蜕皮7次有8个龄期。各龄期的特征:
一龄:体长1.10-1.20毫米。眼红褐色。体淡黄色,表面光滑无毛,有光泽。步足白色,半透明。腹中部稍宽,后端窄,背面有数条横形凹陷。在卵袋内发育。
二龄:体长1.37-1.50厘米。体淡黄色,背甲强突起。侧眼后方有淡绿色条纹。头部前缘有5根横列刺,中眼域有刺2根,背甲中央有刺3根:(纵列),侧眼后方有刺3-4根,背甲后缘有刺4根(横列)。腹部背面有数条纵向排列刺,厨缘有斜纵向凹凸。步足多刺,第I、Ⅱ对步足长于Ⅲ、Ⅳ对步足,且粗。
三龄:体长1.80-2.20毫米。头胸部淡黄绿色。侧眼后方有深绿色条纹。背甲边缘深褐色。腹部背面粉红色。边缘刺的基部有红褐色斑点,并且有黄白色波状纹。步足跗节下面有4对以生长刺。
四龄:体长3.00-3.20毫米。头胸部淡黄绿色。侧眼后方有深绿色条纹。背甲边深褐色。腹部红褐色,被状纹加宽。步足刺毛基部褐色,斑点加大。
五龄;体长3.20-3.50毫米。体褐色或淡黄褐色。背甲两侧有黑褐色宽纵纹,中央淡褐色。两眼列均后曲。腹部长椭圆形,后端宽,前端窄并有横形条纹。
六龄:体长3.90-5.90毫米。此时雌雄个体已开始分辨。雌蛛的体色与雌成蛛相似;雄蛛触肢膨大呈荷苞状。体形较小。体深褐色或黑褐色。第I、Ⅱ对步足的腿节和膝节黑褐色。
七龄:雌蛛体长5.00-6.80毫米。体色同雌成蛛。
生态习性
辽宁省地区一年一世代。以成蛛、亚成蛛和若蛛蒙古栎根部洞穴越冬。越冬成蛛在翌年5月中旬开始交配和产卵,雌蛛在交配后17-21天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寿命为25-114天。雌成蛛寿命可达9个月以上。从4月至10月为成蛛活动时期,6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活动盛期。
(1)习性:鞍形花蟹蛛为游猎性蜘蛛目。在棉花的中、后期经常活动在棉株上面捕食棉虫。阴雨或大风天不甚活动,晴天活动频繁,夜间一般不活动。在棉株上遇到险情时,则泌丝下垂潜逃,幼蛛亦可泌丝借飞力飞翔。
(2)历期:鞍形花蟹蛛幼蛛的历期,雌雄之间有差别:雌蛛平均幼蛛期为133.80天(99-154天);雄蛛为111.60天(74-142天)。
(3)寿命;鞍形花蟹蛛成蛛寿命的长短与温度和性别的关系密切。一般雌成蛛寿命3长,平均在60天(25-144天)左右;雄蛛为25-44天。越冬成蛛的寿命可达270余天。
(4)年生活史:鞍形花蟹蛛在辽宁省以成蛛和幼蛛于10月下旬在树洞、石缝、枯枝落叶内面越冬。越冬成蛛于翌年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一年发生一个世代。
(5)繁殖
交配:亚成蛛蜕下最后一次皮后就能交配。交配时雄蛛爬到雌背,以步足卡着雌蛛步足,并转动180°,将头部朝向雌蛛腹末,用第I、Ⅱ对步足将雌蛛撬起,用第Ⅲ、Ⅳ对步足卡着雌蛛步足。雄蛛将触肢伸向雌蛛生殖处进行授精,左右触肢轮换授精,全部交配时间在1小时左右。交配后的雄蛛迅速离开,未见雌蛛残食雄蛛现象。
产卵与护卵:交配后的雌蛛平均19.30天(17-21天)就开始产卵。产卵前寻找合适的场所,之后分泌蛛丝将棉花叶缘卷起做成一个粽状卵室。卵室的大小随蜘蛛个体和棉叶的大小不同而异。一般长30毫米,宽和高在20毫米左右。
鞍形花蟹蛛的护卵习性较强。产卵后雌蛛终日伏在卵袋上,不食不动。当有其它昆虫或蜘蛛接近时,就奋力抵抗或捕食之。
产卵量与孵化率:鞍形花蟹蛛雌蛛大多数一生产1个卵袋,少数产2个卵袋。产2个卵袋的个体,以第一个卵袋内的卵粒数为最多,可达125粒左右,第二个卵袋只有50粒左右。两次产卵的间隔为46-53天。单雌一生的产卵量平均150.20粒左右,最多可达240多粒(曲天文,1981)。
卵的孵化率较高,无论是田间采回的卵袋或室内饲养成蛛产下的卵袋,平均孵化率为96.70%(84-100%)。
为害
鞍形花蟹蛛在5月至10月均能为害1-2龄小蚕。一头鞍形花蟹蛛每天最多能吃1龄柞蚕4头,平均吃1.7头。在发生盛期每100M2平均发现该蛛65头。
防治
小蚕进入蚕场前10-15天,可在蚕场里喷洒10%除虫精乳剂200-300倍水溶液。在蚕场地面上可喷撒1.5%辛硫磷粉,撒药后7天即可向蒙古栎上放蚕。天敌有蚂蚁、姬蜂线虫、螨、巴氏蚕白僵菌
捕食特点
(一)化尸大法:
鞍形花蟹蛛猎食时先用毒牙里的毒素麻痹猎物,分泌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溶解猎物,再慢慢吸食,一点儿不漏吃个干净。
(二)洁癖:
鞍形花蟹蛛将吃、睡和拉的场所分得很清楚,家养的鞍形花蟹蛛一般把笼边当垃圾站,在那里大小便及扔食物残渣。
(三)胃口极秀气:
鞍形花蟹蛛领域感很强,要单独饲养。它们一个月只吃一到两餐,最长可以绝食两个月。食物主要是蟋蟀科草蜢等昆虫,只需在笼里放一块湿海绵给它补充水分,就可以养到成年(七年左右),不用换笼。
饲养方法
1.单体饲养
鞍形远海梭子蟹珠:由于不结网,使用的饲养容器可以较小,像玻璃瓶、管、灯罩、培养皿均可。
灯罩饲养:适于蟹蛛科。灯罩上方用纱布扎口,纱布上开一小孔。装一玻管,供水和食物用。灯罩上方座于较灯罩大的白色瓷盆上,盆内可铺肥土,种下与该蛛生活条件相适应的植物。可饲养成蛛和幼蛛。
2人工饲料
蜘蛛目的种类多,食性杂,研制成有效的人饲料,实非易事,现介绍一种适于饲养红蛛、狼蛛科的人工饲料,用蛋黄4份、杂料1份的混合饲料饲养的蟹蛛6星期,没有发现不良影响。
标本采集
1.采集工具
(1)采集玻管:亦可用塑料管代替。
(2)玻璃小瓶。(3)乙醇:75%~85%,最好在酒精中加入0.5%~1%的丙三醇,能使虫体稍软。
(4)镊子(大小两种)、铲子、扩大镜、培养皿、棉花、铅笔、毛笔、记录本、采集袋。
(5)捕蛛网:用白色的光滑而结实的绢或布,裁成20厘米宽、60厘米长的梯形布四块,缝成网袋,并用8厘米的白棉布做成袋口。网柄可由2~3节缝合。
(6)存放管(盒)或活标本管:即选用厚实玻璃的空管,或专用存放盒(可用录像带盒),将活捉到的鞍形花蟹蛛标本放入其中存放,可制成标本,也可人工饲养用。
2.采集方法
(1)鞍形花蟹蛛的生态不同,采集方法也不一样,采集动作要稳、快、准。采集的目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要尽可能采集到成熟的个体,保护肢体完整,要尽可能不用手去捕捉,以免被有毒鞍形花蟹蛛咬伤。最后及时记下各项记录,如采集时间、地点、种类、色彩、花纹等,要先观察,后采集,鞍形花蟹蛛不受惊不会逃跑。若遇到雌雄蛛在一起生活,要尽力同时采集到,并合装在一个玻管内。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为害
防治
捕食特点
饲养方法
标本采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