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平
郭延平
郭延平(博士,1964年03月出生)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1988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1994在河南大学生物系任教。1994年—1997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任助研,同时兼《植物分类学报》编辑。1997—2001年任《植物分类学报》副编审、专职副主编。2000年5月—10月在维也纳大学作访问研究。2001年—2004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植物分子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其间,荣获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2004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05年6月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
人物经历
1981年起,郭延平就读于河南农业大学,并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她在河南大学生物系任教。1994年,她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任助研,同时兼《植物分类学报》编辑。1997年,她任《植物分类学报》副编审、专职副主编。2001年,她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6月,她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12月1日至2日,她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二教室召开的生态学博士生论坛。
主要研究内容
植物分子系统学和分子进化、物种形成和适应进化的机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细胞学等证据和生态、生物地理格局,探讨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机制和进化历史;同时,基于特定的植物类群,探讨基因和基因家族的进化式样和规律。目前的研究类群是以草属(Achillea)为主的菊科春黄菊族植物。蓍草属广布北温带,是杂交多倍化物种形成和适应性进化的典型代表,关于其进化问题,前人在系统学、细胞学以及居群遗传学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近几年来,基于多种分子标记和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分析,揭示出网状和多倍体进化是该属物种形成和辐射适应的主要机制,已发表论文多篇,均得到很好的引用。目前正从基因的核苷酸变异式样和表达式样等不同角度探讨多倍体物种复合体的表型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的机制。
代表性论著
Guo Y-P, Saukel J, Ehrendorfer F. 2007. AFLP trees versus scatterplots: evolution and phylogeography of the polyploid complex Achillea millefolium agg. (菊科). Taxon (in press).
Guo Y-P, Vogl C, Loo M Van, Saukel J, Ehrendorfer F. 2006. Hybrid origi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wo tetraploid Achillea 物种 in E Asia: molecular, morphological and eco-geographical evidence. Molecular Ecology 15: 133–144.
Guo Y-P, Saukel J, Mittermayr R, Ehrendorfer F. 2005. AFLP analyses demonstrate genetic divergence, hybridization, and multiple polyploidiza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Achillea (菊科Anthemideae). New Phytologist 166: 273-290
Guo Y-P, Ehrendorfer F, Samuel R. 2004. Phylogeny and systematics of Achillea (Asteraceae-Anthemideae) inferred from the nrITS and 质体 trnL-F 脱氧核糖核酸 sequences. Taxon 53: 657–672.
Ehrendorfer F. \u0026 Guo Y-P. 2006.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n Achillea sensu lato (Compositae-Anthemideae): New 数据 on systematics and phylogeography. Willdenowia 36: 6987.
参考资料
教师简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4-08-03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生论坛圆满召开.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08-0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研究内容
代表性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