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燕鸻
燕鸻科燕鸻属动物
普通燕鸻(学名:Glareola lactea,英语:Small Pratincole、Little Pratincole、Small Indian Pratincole)是鸻形目燕鸻科燕属下的一种鸟类。体长18厘米,浅色,似燕。上海体育大学沙灰,腰白;翼下复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而端黑;尾平,但近端的楔形黑色斑使尾看似叉形。下体白,胸沾皮黄。栖息于大的河流沿岸洲赂的沙滩和沙石地上,以及附近沼泽和农田地带。食物主要为昆虫,有时也吃小的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分布于阿富汗东部、印度缅甸泰国老挝云南省。这种鸟类主要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及附近周围的国家,居住于有水域的低海拔地带,如沙地或沼泽地带,也会随季节做一定程度上的迁徙。它们以昆虫为食,善飞行也善跑步以追逐猎物。
物种命名与分类
灰燕鸻由荷兰动物学康拉德·雅各·特明克于1820年在其著作《鸟类学手册》中首次正式描述,模式产地位于孟加拉国。属名Glareola来自拉丁文glarea的略称,意为“砾石”,种小名lactea则源自拉丁文lacteus,意为“乳白色的”或“像牛奶一样的”。灰燕鸻与分布于非洲的白翅燕鸻是一对超种,两者习性及栖地相当类似,这是由于曾连结亚洲及非洲两地的林地走廊因气候变化被摧毁后各自分化的缘故。目前并没有亚种分化,是单型种。
外形特征
灰燕鸻是小型的水边鸟类,体长16~19厘米,体重约37—44公克(平均39.8公克)。上体为淡灰色,前额和头顶略微缀有沙色和褐色,眼先和从嘴基到眼睛有一条黑色的线。耳羽为皮黄灰色。后颈部为灰褐色或淡灰褐色。腰部和尾上复羽为白色。尾羽略微呈叉状,为白色,中央尾羽上具有黑色的亚端斑。喉部为淡皮黄色,胸部缀有灰色,腹部白色。初级飞羽、腋羽和翼下复羽为黑色。次级飞羽为白色,但羽端为黑色,在翅膀上形成一条宽阔的白色带斑,飞翔时极为明显。虹膜褐色,嘴大,呈黑色,基部具一个小的红色斑。脚为黑褐色或灰黑色。翼展在42—48公分之间,翼长13.6—16.3公分(平均14.7公分);跗长19—22毫米(平均21.0毫米);尾长50—57毫米(平均51.4毫米)。成鸟在夏季的繁殖期时,嘴角处颜色较深、喉部呈淡黄色或粉褐色调;到了冬季的非繁殖期时,嘴角颜色转淡、喉部则是多了不规则的淡褐色条纹。两性不具有异形性,故长相类似。
栖息环境
灰燕鸻栖息于大的河流沿岸洲赂的沙滩和沙石地上,以及附近沼泽和农田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口和海边小水塘边的沙地上。这种鸟类多生活在平缓的大型水体如大河流、湖泊、沿海沼泽地跟潟湖,并也在沙滩或砾石滩边活动。
生活习性
灰燕鸻常成群活动,飞翔敏捷而快速,尤其在黄昏时飞行最为活跃,同雨燕科和蝙蝠一道巡猎。一直到天黑,仍然在地面上奔跑觅食。食物主要为昆虫,有时也吃小的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主要在水面和沼泽地上空飞翔捕食,也在地上追捕猎物。飞行时发出高调的prrit或tirrit声。灰燕鸻主要在黄昏活动,常常成群结队。它们会利用假装受伤的方式来转移捕食者的注意。其飞行敏捷,常在水面上的高空中飞行,并也善于在地面上奔跑。这种鸟类与人类亲近,但可能由于特征并不明显而导致常常被人类忽略。
分布范围
灰燕鸻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旅鸟:巴林伊朗马来西亚新加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也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不常见,为夏候鸟。繁殖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并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迪邦河谷高可至海拔750米。在印度南部数量较为稀少,在夏季的季风期间会到访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并有一些个体可能会停留在当地过冬。部分地区的灰燕鸻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会在8—4月之间沿着河流下游迁徙。有一些灰燕鸻会在11—3月时跨海到阿曼波斯湾附近过冬。而11—1月时也会有一些个体移动到马来半岛南部过冬,最远南至新加坡。2017年时则开始有发现它们在越南繁殖的记录。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3-5月。营巢于大的河边裸露的沙地或沙石地上。常成群繁殖,仅在沙地上扒一个浅坑,即产卵于其中,有时坑内垫有少许枯草。每窝产卵2-4枚。卵的颜色为灰色,淡绿色,沙皮黄色或橄榄绿色,被有小的红褐色斑点。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这种鸟类行群体繁殖,通常同一地区内会有十几个巢位。在印度斯里兰卡则在2—4月之间繁殖。其繁殖地会与河燕鸥灰翅浮鸥剪嘴鸥属共用。雌雄会轮流孵卵,约17—18天后孵化。成鸟会在回巢前以腹部沾水以冷却卵。幼鸟的离巢期则未有记录。
保护现状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其总体数量于1996年的预估约有1万至10万只,但在2021年的模型中推测约有615万只。1983年在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曾见2000只灰燕鸻形成的大群体。因其族群趋势变化未知,但缺乏任何有数量下降或存在重大威胁的证据下,被推断其族群稳定,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评为无危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灰燕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1-02-07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Glareola lactea.2024-02-06
目录
概述
物种命名与分类
外形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保护现状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