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南烛
杜鹃花科植物
小叶南烛(学名:越橘属 bracteatum Thunb. var. chinense (Lodd.) Chun ex Sleumer),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较小,长1.1-4厘米,宽0.7-1.4厘米;植株各部分近于无毛或少毛。小叶南烛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形状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无毛,老枝紫褐色,无毛。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渐尖,稀长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稀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两面无毛,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与中脉、网脉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叶柄长2-8毫米,通常无毛或被微毛。
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4-10厘米,有多数花,序轴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苞片叶状,披针形,长0.5-2厘米,两面沿脉被微毛或两面近无毛,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长1-3毫米,密被微毛或无毛;花梗短,长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无毛。
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无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无毛;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长4-5毫米,花丝细长,长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长为药室的2-2.5倍;花盘密生短柔毛。
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无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布范围
小叶南烛产于广东省(大鹏(张寿洲等2935)、三洲田(深圳考察队75)、排牙山王国栋等6935))、香港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栖息环境
生于海拔830-1 220米的山地林下。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用途
果实成熟后酸甜,可食;采摘枝、叶渍汁浸米,煮成“乌米饭”,江南一带民间在寒食节(农历四月)有煮食乌饭的习惯。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状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用途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