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音
文字
叶音(读「谐音」)也称叶韵,叶句。“叶”也作“协”。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文,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历史变迁
南北朝以后的人读周秦两汉韵文感到不押韵,就临时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押韵字的读音,使韵脚和谐。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不同所致。例如,《诗·关睢》末章:“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清代阮元刻《十三经注疏》附《释文》说:“乐之,音洛,又音岳。或云协韵宜五教反。”这是因为诗里“乐”与“” (mao)押韵,“乐”念 yao(即五教反)最和谐。遇到两可的地方,很难处理。《诗经》里的《风·柏舟》、《黍离》、《 十月之交 》都用“天”、“人”两个字押韵。
据元代熊朋来《经说》说,宋代吴改“天”字读音为tn,郑改“人”字读音为rn。
相关争论
《诗·驺虞》每章最后都有一句可以不押韵的副歌“吁嗟乎驺虞”,朱熹让第1章副歌的“虞”随上文读 y(朱注:叶音牙)让第2章副歌的“虞”随上文读 wng(朱注:叶五红反),根本没有确定的标准。因此自从明代陈第提出所谓叶音恰好是古本音的说法以来,清代学者也极力反对叶音说。宋代之前,学者并没有「古韵」的概念,当他们用自己的发音念先秦韵文时,发现并不协韵。有一些学者以为古书传钞有误,便擅自改变用字(最有名的是李隆基﹞。而其他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字不协韵的原因,是因为先秦的发音跟现在不同,所以必须改变读音,例如朱熹在《诗经‧召南‧行露》二章与三章是这样改变发音的;
第二章
谁谓雀无角(觉韵古岳切,朱叶卢谷反)
何以穿我屋(屋韵乌谷切)
谁谓女无家(麻韵古牙切,朱叶音谷)
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烛韵鱼欲切)
室家不足(烛韵即玉切)
朱熹认为这篇诗应该每个字都押韵,但是他用自己的发音念,「角」和「家」不押韵,所以他改变了这两字的发音。
第三章
谁谓鼠无牙(麻韵五加切,叶五红反)
何以穿我(韵馀封切)
谁谓女无家(麻韵古牙切,叶各空反)
何以速我讼(用韵似用切,叶祥容反)
虽速我讼
亦女不从(锺韵疾容切)
相同道理,朱熹又改变了「牙、家、讼」三字的发音,却造成了「家」在此两章的发音不同。相同句子中的字,却有不同发音,这是相互矛盾的。叶音事实上是对上古汉语韵部的一种误解,明清时期,尤其在顾炎武作《音学五书》,提出“古诗无叶音”之后,学界对上古韵有所了解,知道哪些字在上古汉语中可以押韵,叶音的方法就被淘汰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变迁
相关争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