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岛昭(Akira Fujishima),1942年3月1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光化学科学家,东京理科大学第9任校长。
1966年,藤岛昭获得
横浜国立大学工程学
学士,1971年,获得东京大学
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藤岛昭开始在神奈川大学工学部担任讲师。1975年,他转至东京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系,历任讲师、副教授及教授职务。2003年,藤岛昭从东京大学退休,随后成为神奈川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主席,并在同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9年,他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0年,藤岛昭出任东京理科大学第9任校长。
藤岛昭专注于光催化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光诱导的亲水性,并致力于开发新材料,特别是具备光功能特性的纳米结构材料。他与本多健一合作,共同发现并研究了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和超亲水性质,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本多-藤岛效应”。藤岛昭的工作在光电化学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六十年的科研历程中,藤岛昭赢得了多项重要奖项,包括
日本国际奖、
日本学士院奖、日本国家发明奖、日本化学会井上春成奖、日本朝日新闻奖、Heinz Gerischer奖、以及Luigi Galvani奖章。他深入研究
中原地区文化,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培育了众多杰出学者。2019年,他荣获
中国政府友谊奖;2020年,他又获得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藤岛昭1942年3月1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他于1966年获得
横浜国立大学工程学
学士,1967年,藤岛昭正在
东京大学师从本多健一教授读硕士研究生,发现用紫外线照射
二氧化钛单晶表面的水时可分解出
氧气和
氢气,即著名的“本多-藤岛效应”。1971年获得东京大学
化学博士学位。
1971年,藤岛昭进入任
神奈川大学工学部工作,担任讲师。他在神奈川大学任教四年,后到东京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在东京大学,他发现水可以通过光电化学方式,经TiO2电极照射分解为氢气和氧气。1976年,前往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他于1990年开始研究基于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自洁涂料。
2003年,藤岛昭结束了他在
东京大学的职业生涯并退休,随后进入日本神奈川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担任主席职位。同年,他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2005年,成为东京大学特别大学荣誉教授。
2006年,藤岛昭担任日本化学会会长。2009年,当选
欧洲科学院院士。2010年,成为
东京理科大学第9任校长。
2021年8月31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团队全职加盟
上海理工大学。
藤岛昭(Akira Fujishima)是
半导体光电化学和光催化的奠基者,被誉为“光催化之父”。1967年,他首次观察到TiO2电极的光分解水现象,即“本多-藤岛效应”。1990年开始研究基于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自洁涂料。1998年他首次报道了TiO2表面的光致超双亲性,提出了基于光催化和光致超亲水性的“光清洁”新概念。他倡导有益于人的舒适生活的科学研究,积极推动光催化的产业化和工业标准的制定。他还是
金刚石电化学分析领域的权威学者。
藤岛昭致力于研究半导体电化学研究,后来其研究领域也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包括光与
无机化合物材料及有机材料的相互关系。他认识到太阳光中少量的紫外线辐射可以被有效利用,通过充分氧化的以氧为基础的
自由基作用,用于自洁与自消毒。藤岛昭教授对光诱导的亲水性的相关现象进行研究,在此种现象中,紫外光会导致TiO2表面具有超亲水性。藤岛昭教授依然对光催化基础研究和应用,以及光诱导亲水性保持浓厚兴趣,同时也热衷于开发新材料,包括带有光功能性质的纳米结构材料。多年来,他也是日本诺贝尔奖获奖呼声很高的科学家。
藤岛昭多次帮助中国留学生回国建立自己的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许多
化学领域的人才。1978年以来,藤岛昭先后培养了38名中国留学生。他们中许多人都已是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骨干,其中姚建年、刘忠范、
江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80年代,藤岛的第一个博士陈萍回国。为了支持她顺利开展实验,藤岛赠送给陈萍一套旋转环盘电极电化学装置,这套价值100多万
日元的装备对于刚评上教授的藤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1993年,刘忠范博士要回
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为了支持自己的弟子,藤岛与另一位
日本教授
井口洋夫一道,破天荒地赠送给刘忠范一卡车先进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当时刘忠范自己运不回来,由北大上报到当时的国家教委,协调联系了‘向阳红’号科考船途经日本拉回来的,这些仪器设备和材料一运到北大学校,刘忠范在北大化学院的实验室立刻成为国内一流。
藤岛昭先生在学术上极其勤奋,精力极其旺盛。他是现代光电
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