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为
褐色至黄褐色的近小型
飞蛾类,体长约7毫米,翅展16~20毫米;
前翅有3条波浪状灰白色横纹和1个黑色肾形斑,斑外围有灰白色晕圈。老熟幼虫体长约12毫米,黄白色至黄绿色,背上有5条灰褐色纵纹(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体节上还有毛瘤。
菜螟一年可发生3代(华北)~9代(华南),多以幼虫吐丝缀土粒或枯叶做丝囊越冬,少数以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稍具趋光性,产卵于叶茎上散产,尤以心叶着卵量最多。初孵幼虫潜叶危害,3龄吐丝缀合心叶,藏身其中取食危害,4~5龄可由心叶、叶柄蛀入茎髓危害。幼虫有吐丝下垂及转叶危害习性。老熟幼虫多在菜根附近土面或土内作茧化蛹。蛹体外有丝茧,茧长椭圆形,外附泥土。
菜螟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有所不同。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吐丝做土茧化蛹,在田间杂草、残叶或表
土层中越冬。在
广州市地区,菜螟全年都有发生危害,但以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数量最多,此时以
花椰菜、萝卜、白菜等受害较重。
幼虫食叶,吐丝卷叶,严重时可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并能啃食瓜果,甚至蛀入果实。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危害蔬菜幼苗期心叶及叶片,受害苗因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或萎蔫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白菜、
甘蓝受害后不能结球抱心,且传播软腐病,导致减产。
1. 调整播期,使植株3-5片真叶期错开菜螟盛发期。
2. 结合管理,人工捕杀。
3. 及时喷药毒杀,可选用抑太保乳油、卡死克乳油、农梦特乳油、
灭幼脲悬浮剂、菊杀乳油、菊马乳油、
氰戊菊酯、茴蒿素杀虫剂等。交替喷施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