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仙(1928年5月19日——至今),原名陈淑良,广东顺德人,中国
粤剧表演艺术家。她是粤剧名伶“小生王”白驹荣之女,排行第九,故行内爱称她为"九姑娘",世人尊称她为“仙姐”。
白雪仙师从粤剧名伶
薛觉先,与粤剧名伶
任剑辉的文武生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人称“任白”。上世纪50年代起,白雪仙先后参与组织过仙凤鸣剧团、雏凤鸣剧团等多个剧团。她的代表作有《
帝女花》(1959)《
紫钗记》(1959)《
蝶影红梨记》(1959)等。
白雪仙一直致力于推动粤剧发展,不遗余力栽培粤剧人才,成立了“任白慈善基金”推广粤剧及进行粤剧艺术研究以及协助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人士。1996年,白雪仙获
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2001年,白雪仙凭“任白慈善基金”获得“国际艺术赞助大奖”并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此后,白雪仙先后获得包括国际演艺协会卓越艺术家奖、
香港艺术发展奖终生成就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此外,白雪仙也是
香港中文大学的荣誉博士。
2013年,白雪仙获得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金紫荆星章。2020年,她获
香港教育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白雪仙1928年在广州出生,后因日本侵略战争随父亲一起迁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先是就读于敦梅中学,一年后转到岭英中学,后来又转读圣保禄中学。
白雪仙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对粤剧产生浓厚兴趣,因她父亲对花旦戏并不擅长,也清楚白雪仙有学花旦的天赋,因此在白雪仙12岁时,便请有“万能泰斗”之称的粤剧名伶薛觉先收白雪仙为徒。
当时有位歌唱家名冼干持,乐器件件皆精,乐理精湛,尤其善唱。他生平最服
白驹荣的唱腔,因而他专唱白驹荣的曲。白驹荣为了使白雪仙在唱功方面能更上—层楼,便请冼干持教白雪仙。于是,白雪仙从薛觉先学戏,从冼干持学唱。
香港沦陷时期,白驹荣全家陷入经济困境,
冼干持的景况也差不多。这时候,冼干持只好以“新白驹荣”之名出来唱曲,经济问题才得以解决,在歌坛上他与白雪仙以师徒名义对唱唱曲。直至白驹荣移居澳门,到
湛江市(今湛江)演戏,白雪仙才结束这段歌坛生涯。
白雪仙重回
香港特别行政区时,“新东亚剧团”正组建,15岁的白雪仙被聘为“二帮花旦”。
演艺经历
初出茅庐
1944年,16岁的白雪仙在师兄
陈锦棠的“锦添花剧团”出任正印花旦,但只做了一年,白雪仙自觉演出造诣仍未达到水准,甘愿退而再任“二帮花旦”,在“太上剧团”和“日月星剧团”演出,擅演花衫(
粤剧中刁蛮、活泼、较富青春活力的女角,有别于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或已婚妇人)。
崭露头角
1947年,白雪仙开始拍摄电影,首部电影为新声剧团戏宝《
晨妻暮嫂》,由冯峰和白雪仙担任主角,这部片是和平后她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拍的第四部影片。与同时代的其他名伶一样,白雪仙也拍摄过大量电影作品。自1947年至1968年,她参演的电影接近二百部,多是改编自她主演的著名粤剧,经典之作包括《红白牡丹花》《富士山之恋》《紫钗记》《帝女花》等,并皆口碑载道,深入民心。
事业巅峰
1956年,白雪仙与
任剑辉组成“仙凤鸣剧团”,起用著名
粤剧编剧家
唐涤生,从中国传统元曲杂剧、
清代戏曲等文学作品取材,谱入词藻华美的歌词和口白,配上优美的古典小调,演绎为凄美动人的剧作,将粤剧表演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完美结合,名剧《红楼梦》《帝女花》《紫钗记》《
再世红梅记》《牡丹亭惊梦》《
蝶影红梨记》《九天玄女》等,并皆脍炙人口,风靡一时,奠定了“仙凤鸣剧团”于粤剧发展史上的超然地位。
1961年,白雪仙为演出《
白蛇新传》而招募数十名少女担任舞蹈艺员,后经筛选、培训、改组,成为雏凤鸣剧团,是过去二十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受欢迎的粤剧团之一。同年12月20日,参演的电影《
香江花月夜》在中国香港上映。
白雪仙多年来为剧本、台风、唱腔、身段功架和舞台设计的不同层面注入新元素,为舞台美学定下了新标准。
退居幕后
白雪仙演完《白蛇新传》后淡出舞台。1967年,白雪仙组成了“仙凤鸣影片公司”,制作了
粤语片最大制作的粤剧戏曲片《李后主》(1968)。该片虽然破了当时票房纪录,但由于投资巨大仍要亏本,白雪仙为赎回因投资拍摄而卖掉的楼宇,于1968年末至1969年初再度起班,此为“仙凤鸣剧团”最后一次舞台演出。1968年,白雪仙和
任剑辉一起退出粤剧舞台,不过她和任剑辉仍不断扶持她们的接班人
龙剑笙、
梅雪诗等组织的“雏凤鸣剧团”。
促徒出山
2005年和2006年,白雪仙两度促徒出山,亲自担任《西楼错梦》《
帝女花》两台大戏的监制,公演盛况空前。2005年,龙剑笙再度伙拍梅雪诗正式重挂“雏凤鸣剧团”班牌,白雪仙为艺术总监,公演《西楼错梦》32场;2006年,,仙凤鸣剧团五十周年纪念,白雪仙与雏凤鸣剧团再会观众,搬演名剧《
帝女花》共上演34场,门票皆火速售罄。
艺名由来
“白雪仙”这个艺名的由来其一是白雪仙的姐姐在戏院见到“白雪公主”的名字,觉得适合白雪仙,这名便由此而来。另一说为白雪仙的师傅
薛觉先为其取艺名“白雪仙”,白是
白驹荣的白,雪是
唐雪卿(薛觉先的夫人)的雪,仙是薛觉先的先字谐音,念起来也顺,而且这个名字很配合她的花旦角色。
任白传奇
任白,这对
粤剧传奇人物,一生既是拍档,亦是知音、伴侣。台上演尽生死恋情,台下一样相伴相依,永不分离。其戏其情,已成经典如果说在舞台上,
任剑辉与白雪仙演活了一个又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任白迷们觉得二人合演情侣是天作之合,那么在舞台下,在现实生活中,二人上演的更是一出人间的传奇,令人在回味之余生出敬意。仙凤鸣剧团组成之后,任白二人再没有找过其他合作者,只要是公开场合亮相,从来都是寸步不离,48年中相依相随,上演了一出“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大戏。繁华旧梦中,这种在艺术上、性情上志同道合,生活里相伴相依,或许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姐妹深情,或者说男欢女爱。
初识
自从组建仙凤鸣剧团以后,
任剑辉再没有和别的花旦搭档过,而白雪仙也再没有伙拍其他的文武生。在戏迷们中,不仅将舞台上的任白二人相提并论,对生活中的任白情也是津津乐道,二人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以年龄来论,任剑辉长白雪仙十四岁,但两人互为推崇,如影相随,造就了—段舞台与生活中的传奇。
说起来,二人的结识颇有一段渊源。在日军侵略期间,白雪仙随父亲居于澳门,当时,她在日月星剧团中做
陈艳侬之二帮花旦。有一天晚上演出,她在台上演戏时看到
任剑辉正在第三行位看戏。此时,白雪仙对著名的文武生任剑辉已经非常仰慕,她能来看自己演戏,白雪仙心中一阵激动。完场后,却又不见了座中任剑辉的身影,没想到回到后台,竟然见到任剑辉就坐在她的箱位旁,白雪仙忙着跟她打招呼,连洗粉卸妆都顾不上了。这是二人的第一次见面。
相守
香港光复后,任剑辉在香港组织新声剧团,以陈艳侬为“正印花旦”,以白雪仙为“二帮花旦”。1956年,任剑辉与白雪仙正式组建仙凤鸣剧团、从此二人一直合作到双双息演为止,缔造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舞台上的任白传奇。
在今天的香港,即使不是
粤剧迷,大概也没有人不知道任白其人的。
任剑辉和白雪仙一起合作的48年中,演绎了数不清的舞台与银幕角色,任白并称似乎成为一个固定模式,缺一不可。舞台上的合作组合无数,合久必分差不多是个规律,像任白这样生死与共的组合实属罕见。
从组建仙凤鸣剧团,到1972年参加“六一八”水灾义唱后彻底告别舞台,两人始终都是“出必一双,入必一对”。舞台上任剑辉是“戏迷情人”,与白雪仙演尽痴男怨女的故事,舞台下犹如姐妹共同生活,如影随形,一直到任剑辉去世。
怀念
任剑辉故去之后,在给任剑辉的挽联中,白雪仙写道: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大意是说,如果能够代替你,我愿意死一百次,悲痛之心溢于言表。此后她一个人甚少公开露面。
粤剧界曾多次邀请她重出江湖,但被她一一回绝,她说:“没有任剑辉,舞台没有颜色。”
为纪念已故好友,白雪仙成立“任白慈善基金”,于1990年重映两人告别之作《李后主》,疯魔万千戏迷;1996年,白雪仙又向
香港大学捐款兴建工程大楼,并亲笔题写“任白楼”三字悬于外墙,成为一时佳话;2001年,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终身对粤剧鞠躬尽的任白中的“花旦王”白雪仙,白雪仙致答谢辞时说:“世事是很奇妙的,我今日领奖一半为自己,另一半是为另一个人,得到这个不迟又不早的终身成就奖,成就了另一个人的成就。”2004年,白雪仙为纪念
任剑辉逝世十五周年,召回本已退隐移民
加拿大十二年的徒儿
龙剑笙重踏舞台,与
梅雪诗、
陈宝珠、
谢雪心及
朱剑丹演出《重按霓裳歌遍彻》筹款晚会一场。2014年,白雪仙为纪念任剑辉百岁冥寿而制作并由陈宝珠、梅雪诗(阿嗲)演出的《
再世红梅记》,完成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到澳门站的演出而告落幕。
个人生活
2007年9月2号,《林家声慈善粤曲晚会》在香港举行,知名老艺人白雪仙,梅雪诗,陈宝珠(听歌)一同出席欣赏。
2018年5月15晚,
张学友、
吴君如、陈宝珠、
萧芳芳、
佘诗曼、
胡枫等在香港出席粤剧名伶白雪仙九十岁诞辰晚宴,现场星光熠,白雪仙在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陪伴下跟媒体见面。张学友受访时表示十分佩服前辈白雪仙对演艺圈的贡献,又笑言自己在前辈面前也不敢承认“歌神”的称号。
人物事件
1993年,白雪仙慷慨捐款资助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并将“仙凤鸣剧团”历届演出之剧本、宣传资料及照片等六千多项藏品交予中大托管,为研究香港
粤剧发展提供参考,后来“任白慈善基金”又悉数捐出上述珍贵藏品予中大图书馆永久庋藏,嘉惠学林。1996年,白雪仙向
香港大学捐款1500万
港元,校方以校园西端大楼命名,白雪仙亲笔题写任白楼三字悬于外墙,命名典礼于11月29日
任剑辉逝世七周年纪念日举行。
参演作品
参演电影
创立剧团
仙凤鸣剧团
1956年,白雪仙与任剑辉组成“仙凤鸣剧团”,从此达到了一个艺术生涯的顶峰,演过的名剧多不胜数,《帝女花》《
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及《
再世红梅记》等令戏迷百看不厌,津津乐道。不过,在创建初期,仙凤鸣票房惨淡,直到《紫钗记》大收旺场,“仙凤鸣剧团”才最终成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最红的戏班。
“仙凤鸣剧团”的宗旨是要扭转当时
粤剧的颓风,除加强演出阵容外,还聘当时著名编剧家
唐涤生为
剧务主任,从彩排到公开演出严格认真,推出了一系列的好戏,如《唐伯虎点秋香》《牡丹园惊梦》《
蝶影红梨记》《花田八喜》《帝女花》《紫钗记》《九天玄女》《
西楼错梦》《再世红梅记》等。
“仙凤鸣剧团”的演出给当时的粤剧界带来了蓬勃朝气。这期间是
任剑辉包括白雪仙在内的黄金时代。她和白雪仙培养出“雏凤鸣”剧团,至今长盛不衰,其门徒
龙剑笙、
朱剑丹等人颇有任的台风。
雏凤鸣剧团
1963年,白雪仙和任剑辉共同创立“雏凤鸣剧团”,取“雏凤清于老凤声”之意,这个剧团的成员,以她们的徒弟为主,她们希望这些热爱
粤剧的新生力量,不仅能够继承她们的衣钵,更能创造出新的辉煌。任白悉心栽培,徒弟们竭力磨炼,“雏凤鸣剧团”终究成了那个时代最具号召力的粤剧社团。
创作特点
“仙凤鸣剧团”在白雪仙的领导下,将京昆戏曲的身段、功架引入粤剧,同时改良传统粤剧在服装、布景、音乐、灯光等效果,推陈出新,藉以提升粤剧的演艺水平,带领观众走向更高的欣赏层次。白雪仙融会京昆注入粤剧,以舞蹈化的身段丰富了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同时讲究剧本内容与身段配合,为求成功演绎《
白蛇新传》的武戏,白雪仙经孙养农夫人胡韺的介绍,请益张淑娴老师,勤练脚下功夫,业精于勤,功在不舍。白雪仙除了强调台前表演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参与幕后工作,她忆述为了成功演绎《
红楼梦》,“连道具设备都亲自打点”;又对剧本人物性格,深入钻研,条贯于胸,为求演绎《牡丹亭》中的
杜丽娘,决意细读文学原著,孙夫人为此送来《玉茗堂牡丹亭》,白雪仙用心研读,对杜丽娘的外貌、个性深入剖析,强调杜丽娘有「并不懦弱的薄唇」,并向
唐涤生提出演出意见。对于
粤剧演艺事业,白雪仙事事关注,一丝不苟,务求精益求精,力臻完美。白氏的唱腔,同样千锤百炼,富有特色。白雪仙提出因应不同剧中人物而采取不同的演绎方式,强调唱腔须与剧情内容、人物特征相互配合,不区一格,自出机杼,时称「仙腔」。白雪仙口齿伶俐,唱腔多元;唐涤生深明关键,因人写戏,《红了樱桃碎了心》的萧桃红,《三年一哭二郎桥》的杨春香,《
紫钗记》的
霍小玉,均属唐涤生为白雪仙度身撰作的人物,以口白及小曲贯串全剧,白雪仙演来丝丝入扣,发挥淋漓尽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人物特色
白雪仙始终是以非常传统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甚至可以说,她将女性美丽、柔弱的一面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从16岁做正印花旦开始,到她与任剑辉组成仙凤鸣剧团及此后的雏凤鸣剧团,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她始终是
粤剧界公认的作风最严谨的一位,对每一部戏都非常认真,千锤百炼,一丝不苟。她在唱腔方面的造诣已经非常深厚,“仙腔”韵味十足,绕梁三日,还能悉心扶持新秀。美丽、细致、执着、坚毅等等女性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物写照
《剑雪浮生》是1999年3月5日由
香港特别行政区春天舞台创作演出的舞台剧,根据粤剧名伶
任剑辉、白雪仙及著名编剧
唐涤生的故事改编,由杜国威编剧、钟景辉导演,并邀请引退多年、有“影迷公主”之称的陈宝珠出演任剑辉一角,谢君豪饰演唐涤生,区嘉雯演白雪仙。
《剑雪浮生》就是写香港
粤剧两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和大编剧唐涤生的奇缘。在上演之前,已经创出预售百场满座的骄人成绩,可见任剑辉、白雪仙及唐涤生的影响力。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汤显祖《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曾经成功演绎《牡丹亭》
杜丽娘一角的白雪仙女士,对此体会最深。一往而深的,是白雪仙对艺术崇高情操的刻意追寻,对人生情缘的坚执固守;她成就了璀璨的演艺事业,缔造了永恒的银坛鸳侣。如今九十芳华,在姹紫千红开遍的庭院里,细味往昔良辰美景,乐见桃李成荫,梨园生辉。(香港中文大学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