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成立于2003年,在原
长沙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的基础上,融合原长沙交通学院自动化专业等办学力量组建而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拥有从本科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全国高校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等优秀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优势明显。
电机工程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并入选“
双万计划”国家一流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和
机器人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为
湖南省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学院现有
电机工程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路与系统两个学科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机械等三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电气工程学科入选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首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通过复评,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
2013年首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7年11月,学院已成功申报
电机工程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9年通过复评,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
师资队伍
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26人、副高职称52人,博士(后)学位65人,留学归国人员45人;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8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15人、“湖湘学者”特聘教授8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研究生导师50余人,并聘请
英国的BoZ.Q.教授担任名誉院长、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董朝阳教授为
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陆佳政副院长和
利物浦大学钟庆昌博士为特聘教授,
曾祥君院长为201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在内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50余项;获奖20余项,其中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
三等奖12项;获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已被SCI、EI和ISTP三大国际检索收录600余篇。学院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出版专著15部,出版教材30余本。科研促进教学,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近年来本科生申请专利3项,公开发表论文35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学生科技竞赛奖励40余项,其中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5项;“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
特等奖1项,
湖南省特等奖2项。
一直以来,学院立足基层电力公司开展的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
国家电网第九届电力人才就业论坛上做主题经验交流发言,并被
红网、今日头条、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近年来,学院立足“过程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建设了“心情驿站”湖南省首批特色成长辅导室,近两年吸引了全国高校近1000人观摩学习;“网络E家”微平台获得2016年湖南省网络文化精品项目立项,“智能电力设备监控技术创新团队”2014年获得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基层电力公司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评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学院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的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得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
特等奖1项、省特等奖5项,第一、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金1银1铜,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
一等奖12项、
二等奖9项、省一等奖29项;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申请专利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55篇,其中权威期刊5篇,国际会议21篇。
学科体系
重点课程建设
1996年立项省级重点建设课程《电路》、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
1999年立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001年立项校级重点建设系列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课程》。
2000年《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三门课程通过验收评估,确定为校级优秀课程。
2002年《电路》课程通过省级验收评估,确定为省级重点课程。
2006年,该课程通过省级评选,被确定为
湖南省精品课程。
重点学科
学院
电机工程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其所属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站)专业于2001年通过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评估,2003年通过湖南省重点专业复评。
主要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优化与规划、电力市场及技术支持系统、电力系统绝缘与过电压、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高电压新技术及应用、
雷电与防雷保护。
近年获奖成果与论文:
1、消弧线圈自动调整系统:于永源、
曾祥君等
湖南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2、结合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李卫国、李欣然、陈元新、穆大庆、竺炜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工科专业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汤放奇、李卫国、胡登宇、张颖、张一斌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
三等奖。
4、配电网中基于负序电流的接地故障线路检测新技术:曾祥君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5、一种具有全电压范围适应性的综合负荷模型:
李欣然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二等奖。
6、负荷特性对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广义实用判据:李欣然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7、日有功负荷多目标模糊优化分配模型马瑞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8、真空断路器真空度在线监测装置:
李卫国等
湖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
学院具备优秀的教学和研究平台,合作建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力安全监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清洁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等学科科研平台,有“
湖南省电动交通与智能配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华自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级电气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电力公司实习基地”、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
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等10余个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分布式发电及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智能控制与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等优秀实验平台,建设有《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等湖南省精品课程。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学院具有优秀的教学和研究平台,包括“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力机器人技术”分室、“
大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于分布式光储的能源互联网运行与规划”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电网安全监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学科研究平台;有“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电力特种机器人”等3个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清洁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有“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华自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南省电力公司实习基地”
电机工程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5个国家级教学平台;有“
湖南省电动交通与智能配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气信息类专业”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分布式发电及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智能控制与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优秀实验平台。
科研成就
近5年来,学院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和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在内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400余项,年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学院教师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
二等奖1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3项;获发明专利1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已被SCI、EI和ISTP三大国际检索收录800余篇;学院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出版专著13部,出版教材30余本。
文化传统
办学理念
学院聚焦电力行业,立足学校实际,凝练特色,逐步确立了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基于铸造国内一流的电气信息类工程人才的“弱电与
强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院与企业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过程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实践育人”,打造了“立足基层电力公司开展的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建设有“心情驿站”(
湖南省首批特色成长辅导室)、“网络E家”微平台(2016年湖南省网络文化精品项目)、“智能电力设备监控技术创新团队”(2014年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获得荣誉
近年来,在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科技竞赛奖励200余项,其中包括“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
特等奖1项、
一等奖2项,
三等奖12项,省特等奖5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金2银4铜,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11项、
二等奖10项、省一等奖37项;本科生申请专利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