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科代码:080602T),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主要研究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信息采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含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数字技术、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等。该专业是工学门类下电气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培养具备电力信息系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学科领域宽广,涵盖电机工程学、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等领域。毕业生主要进入电力类企业,从事电力产品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支持、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系统分析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
专业发展
20世纪是全球电气化的世纪,电气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随之迅速发展起来。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两所高校开设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获得教育部批准,于2011年开始招生,招生代码为080645S,制四年,授予工学学位。
2012年,共有南京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五所高校开设本专业。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2012年)》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学科代码变更为080602T。此后,该专业开设高校与招生人数增多。截至2024年5月,全国共有46所高校开设本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2020年版、2022版、2024年版本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门类和专业代码未做变更。
培养标准
专业类培养目标
电气类专业培养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电气类专业培养目标时,应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在符合学校定位的前提下,制定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应内容具体、明确。学校应定期(每3~5年一次)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评估和修订。评估和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知识要求
该专业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从事电气类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掌握电机工程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系统的工程实我学习经历;了解电气类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创新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与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剑约因素;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与电气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课程体系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三部分,其中通识类知识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物理包括牛顿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根据需要可以补充普通化学的核心内容和生物学类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至少各占总学分的20%),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类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下列核心知识内容:中有所侧重、取含,通过整合,形成完整、系统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专业知识中的专业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0%),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程相衔接,构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环节后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各类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工程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践)等。
毕业写作
毕业生在选题时应结合电气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本专业研究生阶段可选择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到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公司从事电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运维、产品设计、研发、技术支持等工作,或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研发及技术支持工作。毕业生也可报考中央办公厅、沈阳铁路公安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不高于28:1。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240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25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年龄在55岁以下的教授和45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中青年教师为教师队伍的主体。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有相关管理制度。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大部分专任教师在其本科、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电气类专业学历,其他教师也应具有相关专业学习或进修的经历。专任教师应了解电机工程学相关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现状,学校保证教师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工程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主讲教师应具有工程背景,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承担过多项工程项目的教师须占有相当比例。
教师发展环境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的指导和培养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教材建设和社会服务等,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要求
学校应具有物理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气类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完好、充足,能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和实践的需求。基础实验室满足2名学生一组实验的要求,专业实验室满足3名学生一组实验的要求,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实验除外。实验室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有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习和实训基地,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信息资源要求
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等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教学经费要求
教学经费有保证,人均教学运行经费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经费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为学生的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地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的达成。
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和校内外专家的的意见。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利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整理自
专业排名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2所,其中评级A及以上4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校友会专业排名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3所,A+档次的学校7所,其中A+及以上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专业排名
中国科学教育评价网2024-2025年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的学校1所,其中等级5★及以上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4-05-25
东北电力大学.阳光高考.2024-05-25
专业介绍.中国在线教育.2024-05-25
专业解读.阳光高考.2024-05-25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阳光高考.2024-05-25
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公务员局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2024-05-25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22
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05-19
目录
概述
专业发展
培养标准
专业类培养目标
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知识要求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毕业写作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就业方向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教师发展环境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要求
信息资源要求
教学经费要求
质量保障体系
开设院校
专业排名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艾瑞深校友会专业排名
中国科教评价网专业排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