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省常山县下辖镇,地处常山县东南部,东至柯城区航埠镇、
华墅乡,南接江山市
四都乡,西邻青石镇,北连大桥头乡和东案乡,总面积69.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招贤镇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镇政府驻地常山县招贤镇集贤路4号。
招贤镇地处
湖山乡北麓的低山
丘陵区和
沿江平原交错区,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丘陵岗地,北部为沿江冲击平原区。气候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招贤镇明、清属常山乡和怀义乡。1935年,属
招贤乡,部分属廉溪乡、高大联合乡、龙溪联合乡和溪上乡。1940年至1947年后属招贤乡、象山乡和
仁里水族乡。解放初属招贤乡、汪家淤乡、五里乡和象湖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象湖并入五里。1958年属
常山县。1961年常山县恢复县建制后,改称招贤公社和五里公社。1983年改为招贤乡和五里乡。1986年设置招贤建制镇。2005年招贤和五里两乡镇合并,称招贤镇。
招贤镇是
胡柚小镇、“宋诗之河”、赏石小镇,依托
常山江、胡柚产业、郑氏文化等自然、人文资源,按照常山港、
智慧农业区、滨水休闲区、非遗
文化区“一轴三区”的空间规划,助推当地文化底蕴提升和产业融合。
招贤镇境内有“招贤古渡”“
樊氏大宗祠”“古县遗址”等名胜古迹,是“
常山县喝彩歌谣”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所在地,也是“常山喝彩歌谣”的发祥地。
历史沿革
1949建
招贤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改镇。1996年,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招贤、大溪沿、古县、高埂、官庄、渔溪口、汪家淤、李家淤、纱帽山、大坑口、古县、石井口、藕塘、井坞、溪、符家、里方山、外方山、游林、
大麦坞、溪上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招贤,距县城16千米。
1950年建五里乡,1956年象湖乡并入,1961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樊村、五里、大?、山底、浦口、鲁士、泉目山、象湖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樊村旗山脚,距县城16千米。
2005年,撤销五里乡并入招贤镇;调整后,招贤镇辖招贤、大溪沿、古县畈、高埂、官庄、渔溪口、汪家淤、李家淤、纱帽山、大坑口、古县、石井口、
藕塘镇、井坞、箬溪、符家、里方山、外方山、游林、大麦坞、溪上、樊村、五里、大(土弄)、山底、浦口、鲁士、泉目山、象湖2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不变(集贤路4号)。原招贤镇面积39.47平方千米,人口1.65万人。
地理环境
招贤镇位于
常山县东南部。面积69.8平方千米。总人口26012人(2017年)。辖2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招贤村。G3
北京-台北高速公路、G60
杭金衢高速公路、320国道过境。名胜古迹有
仙人背顶、豸峰、招贤古渡和
唐山故址。
行政区划
全镇总面积69.8平方公里,下辖29个行政村。
乡镇(街道)和村居概况2013年(从现有的29个村调整为18个村)
经济
招贤工业生产条件优越,建有汪家淤制造业基地,古县畈、浦口传统工业基地和官庄包装、印刷基地三个工业功能区,水电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初步形成了化工、药棉、印刷、制造四大产业群。
全镇农业生产以
柑橘属、
胡柚为主,拥有柑桔胡柚20802亩,年产量达28542吨。纱帽山枇杷以甜美、风味独特而闻名
衢州市,镇内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家(宝新果蔬菌有限公司);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两家(常山良种猪场和京宝绿园果业有限公司)。
文化
人文古迹
招贤古渡
在
常山县的古十景中,招贤古渡就是其中之一。招贤古渡位于
招贤村常山江南岸。古渡历史悠久,系南宋古渡,原为官渡,是州至
江西省、
徽州的必经之地,更是
商船贸易的一个集中地。古渡由东、中、西三段码头组成,东段码头位于招贤老街至码头处,有38级石阶;中段码头位于老街至码头原船舶停靠处,有32级石阶;西段码头位于上游处,有34级石阶。码头全长350米,东段石阶与中段石阶相距300余米,西段石阶距中段石阶40余米。
自古以来,招贤古渡就是我县联系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民国时期,盛产
柑橘属的招贤,通过埠头上船,每年运往
衢州市、
杭州市的柑桔达数十万斤,而外面的油、盐、布匹,也由此船装、肩挑运进招贤,流向皖、赣等地。那时候,招贤一带的姑娘若远嫁
上海市、杭州,也都是从古渡水路出发,直接抵达目的地。
早在
晋朝时,古人已在招贤渡口
聚落,后沿溪发展,成为旺镇。“招贤古渡”是定阳八景之一,宋代
陆游、
杨万里等著名诗人曾在此留有吟咏。杨万里在《招贤渡二首》中写道:“倦游客子日无聊,不是江山景不饶。危岸崩沙新改路,断渠横石自成桥。”这是对招贤旧时乡间名胜风景的真实描绘。
古县遗址
位于古县村古县自然村村东。据《
常山县志》(清光绪12年)记载:“晋信安旧址在县东常山乡招贤下,今名古县畈。”原城墙处现为
胡柚林,可见堆积层。村民介绍,在堆积层附近建房开挖
地基时,曾在多处发现城墙脚,城墙脚由青砖浆砌而成。
2009年3月,村民李荣福就遇到这样一件“怪事”:由于长时间下雨,他家的橘林地突然下陷了3米多,而且下陷的形状呈圆形,直径有8米左右,3棵胡柚树都陷进了坑里,周围还散落出一些看上去年代比较久远的青砖。这引起了村民的猜测,有的认为地下可能是古墓,有的则认为是
暗河,但更多的村民猜测,这里就是“古县遗址”所在地。
至于常山县旧址的地点因朝代不同多有变迁,各类
隶书的记载亦有不同。据文史专家考证,成书于
唐朝的《元和郡县志》的记载最可信。其卷二十六载:“常山县,上,东至州八十里,本
太末县地,隋初置定阳县,隋末废。
咸亨三年,于今县东四十里置常山县,因县南有常山为名。广德二年,本道使
薛兼训奏,移置于旧县西四十里,即今县是也。”
“今县东四十里”,即今招贤镇古县、古县畈村,“县南有常山”,即今湖山。
广德市二年,县治“移置于旧县西四十里”,即今天马镇,
古县、古县畈就成了“旧县”。所以,唐咸亨三年至
广德市二年的90来年中,
常山县旧址应是古县、古县畈,而不是一些人士认为的定阳乡三冈。
古时熙熙攘攘的县址而今只剩些许残垣断壁;早年热闹繁华的古县城里只留下留守老人和儿童的身影;偶尔被村民发现的石础和残墙,会让人联想起曾经的豪宅大院;有些题刻的唐诗宋词,在历史的风雨中变得斑驳陆离。
社会
乡镇建设
在党支部富民政策指引下,今天的招贤镇以崭新的姿态立于常山东部,并以其便捷的通讯、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优惠的政策等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投资发财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