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仙洞又名吕公洞,依据
汉族民间传说中
吕洞宾的故事而建。位于
黄鹤楼东北脚下73米、白云阁以西206米处。吕仙即吕岩,字洞宾。武宗
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两次应举不中,遂浪迹江湖,求仙访道,后遇钟离权,被授予丹诀,隐居于
终南山修道,并曾到各地游历。之所以在黄鹤楼有很多吕洞宾的传说、故事、遗迹,与相传他在此修仙有很大关系。
从
北宋始,有关吕洞宾的神奇传说逐渐多起来。至元代,他被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并被
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后又成为
中原地区民间流传极广的“
八仙”故事中的八仙之一。由于
吕洞宾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明代以后民间最得宠的神祇,所以,有很多景点、名胜就附会到吕洞宾身上,吕仙洞便是因此得名。
在宋、元时代的书籍中,曾有吕仙(实为吕元圭)在
黄鹤楼旁石照亭题写“黄鹤楼中吹笛时,白
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之诗和吕岩“历
江州登黄鹤楼,以五月二十日午刻升天去”的记载,民间便认为吕洞宾到过黄鹤楼,画鹤于壁的神仙也变成吕洞宾。不仅如此,在有关黄鹤楼的很多传说,如“跨鹤登仙”、 “结枣如瓜”、“掷桃映石”中,其主角都成了
吕洞宾,乃至以后在黄鹤楼景区内,又出现了“吕公洞”、“跨鹤亭”、“仙枣亭”、“仙桃迹”、“纯阳楼”、“吕祖阁”等纪念性的景点和建筑。其实蛇山上的吕公洞早已有之,
陆游在《入蜀记》中曾提及“结庐洞侧,设吕公像其中”,说明有些景点早在
南宋时期就已附会到吕洞宾身上。
老百姓喜欢吕仙,就连他的名字也被人们编成了故事:吕洞宾原来姓李,娶妻金氏,夫妻恩爱,生活美满。一日,有—老道预测他和妻子将遭横祸,不得善终。老道随即指点:“如去黄鹄山黄鹤洞修道,或可幸免。”夫妻听罢,遂去
黄鹄山,找到了这一天然石洞,见上题“黄鹤洞”,便栖身隐居其中,紧闭石门,
潜心修炼。因洞中只有他们两口,便改姓为吕,长年与山石为伴,改名为岩,洞中自叹人生为过客,乃号洞宾。金氏死后,只
吕洞宾一人,便号“纯阳子”。故事虽多穿凿,却也别具兴味。
现在的“吕仙洞”是在原洞址上稍加扩展重建的。洞呈“U”型并贯通,内设有由一整块
汉白玉精雕而成的吕洞宾平卧雕像以及香炉等,整座雕像长3.1米,高1.7l米,重5吨,吕洞宾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洞门为青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