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蟾属
锄足蟾科角蟾亚科下的属
角蟾属(学名:Megophrys)是无尾目角蟾科下的一个属,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角蟾属的特征包括吻成棱角状,突出于下唇,上颌有齿,内掌突扁平,在掌内侧第一指基部。其体形大小悬殊,体长20~110毫米。
形态特征
角蟾属的头骨较高;骨化程度一般较强;上颌骨与方轭骨相重叠;上颌齿发达;前颌骨鼻突略向前倾或垂直;鼻骨较大与蝶筛骨或额顶骨重叠或相接;筛软骨向前突出形成吻突,并超过前颌骨;额顶骨前后几等宽或前宽后窄;鳞骨耳枝多有后突;一般有犁骨齿或犁骨棱;通常有鼓膜和鼓环(个别无),均有耳柱骨(图212: c);咽鼓管孔大。胫排骨略长于股骨。 一般皮肤光滑;吻成盾形;吻棱棱角状;吻端显然突出下唇;上眼睑外缘有1个大洗或有帘状肤褶;内掌突位于掌内侧第一指基部,椭圆形;腋腺小,位于胸侧,多清晰;有股后腺。舌大,宽圆,后端微缺(个别种缺刻深)。瞳孔纵置。 蝌蚪口部呈漏斗状;唇上有棒状乳突,无唇齿,无角质颌;肛管位于尾基部下方尾鳍上,后段游离,开口于端部中央。 成体以陆栖为主,繁殖期到流溪内产卵。卵粒全乳白色或乳黄色。
分布范围
角蟾属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现有18种(亚种),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栖息环境
角蟾属一般栖息于山溪边的草丛中、石块下、石缝内或枯枝落叶间。
繁殖
角蟾属的成体以陆栖为主,繁殖期到流溪内产卵。繁殖季节发出鸣声,一般在5~8月产卵,有的产卵于溪流石下。卵大、乳黄色。蝌蚪生活在山溪中,一般在近岸边小碎石间或水草附近。角蟾属的蝌蚪与上颌无齿的拟角蟾属的蝌蚪相似,而与同科其他属大不相同。蝌蚪体形细长,尾肌发达,尾长约为头体长的2倍。口位于吻端,口部无角质颌和角质齿,唇平展于水面时呈漏斗状,摄食浮游生物。出水孔位左侧。眼位于头部两侧端。肛孔开口在下尾鳍基部中央。蝌蚪越冬后完成变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繁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