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秋乡隶属于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位于蒲江县城东部边缘,地处长秋山地,东南连接
眉山市,西北紧靠
鹤山镇和
寿安镇,距县城21公里,森林覆盖率51%,是一个生态农业的山区乡。
长秋乡实现村村通
水泥路,村村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乡,农民主导产业是
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了以种植桔柑、柚、杂柑为主的水果之乡,全乡共种植
柑橘属、柚、杂柑11000亩,年出栏生猪13140头,
肉兔12万只,养殖“跑山鸡”5万只,逐步形成以“跑山”系列为主的畜禽产品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凸现。
在长秋乡开源村,一排即将建好的“猪公馆”很有“排场”,几名工人正冒着寒风紧张地施工。主人李军的爱人爽声说道:“猪太多,圈舍不够,必须快点建好啊。”李军今年从巨丰食品公司引入的20头三元杂交良种
母猪不久就要当“猪妈妈”了,加上现在还养了几十头商品猪,原来虽然宽敞的圈舍已经显得很拥挤。她给我们算了一笔帐:由于是优质品种,20头母猪按一年产400头小猪,每头小猪纯收入100元计算,一年就可赚4万元;而以前自己养了10头本地母猪,一年的毛收入才2.2万元左右,根本无法与现在相比。象李军这样有规模养殖母猪的还不只他一户,更别提其他较小规模的了。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长秋乡要致力打造优质商品猪重点乡。一方面,乡党委、政府着手建立良种
母猪示范基地。他们已与巨丰食品公司合作,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在开源村设立基地,计划养殖母猪200头,由巨丰公司提供母猪种苗和养殖技术,并规定母猪所产
仔猪只能在本地区养殖,养大后由公司优价回收。其目的在于通过基地建设来带动全乡的养猪业发展,提升商品猪的品质,保障农户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培育养殖大户,使生猪养殖有规模、上档次,从而带动全乡生猪养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培育养殖大户220户,每年出栏在100头以上的就有73户。“我们这样作,可使我乡的养殖业迈上一个新台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避免市场大起大落的冲击,保障老百姓的持续增收。”乡党 委书记徐安金说道。
作为一个纯农业山区乡镇,长秋乡人知道只靠种粮食是没有出路的,而想靠现有的落后水果品种致富也是行不通的,因而必须走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山区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的道路。为此,乡党委、政府在提高原有协会管理、抓好服务水平的同时,精心筹建了长秋乡果品协会和高韩村分会,抓好“公司+协会”和“支部+协会”工作,为农户提供最大程度的优质服务,大力倡导优质水果品种的栽培和对既有落后品种的改良。仅今年,全乡新栽的天草、
不知火等优质杂柑就达3000多亩,高改1500多亩,有力地调整了品种结构,步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
思想较开明,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的古佛村村民
王章华,2008年就已尝到了甜头。在他家那一大片果园里,挂满枝头的果子特别耀眼,这可是优质杂柑“不知火”。徐安金高兴地说:“他家今年一定会大丰收,象他这样,人无我有,人有我先,必然会成为赢家。”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王章华那样思想开明,要让他们弃粮植果和高改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一旦如此,他们将面临二、三年无收的情况,对于家境本不富裕的农户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虽然工作开展十分艰难,但是长秋乡的干部们却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一次又次的开会宣传,一次又一次走村串户耐心劝说,使广大群众渐渐接受了新的生产理念。为了解决农户短期无收的情况,领导干部们又想到了新法子,鼓励农户在果园里见缝插针,套种
蜜本南瓜、
榨菜、豌豆等,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按春种南瓜每亩收入600元、秋种榨菜每亩收入400元计算,也比种粮食划算。
在长秋乡,弃粮种果树,并不仅是“收入上的突破”,还可以减少人与水的接触机会和
钉螺的繁殖条件,从而减少人患
日本血吸虫的机会。这,也正是乡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发展水果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长秋乡也没少花功夫。今年,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他们多方筹集资金150万元,修建了长达9.3公里的
水泥路,铺就了长达16.5公里的碎石路,值得百姓乐道的是,新修的到寿安的“便捷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赶场交易。
高山往往缺水,长秋乡也不例外。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一直是他们的一大心病。现在可不同了,全乡基本上已由无水吃变化到有水吃,进而提高到有优质健康卫生水吃,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梦想。不少村民说,以前大旱,只能靠政府从山下运水来“救济”,小旱也只能勉强生活自救,却吃尽苦头。长秋乡已修建了167口微水池,蓄水量达1.7万立方米;实行“红层找水工程”后,又钻深井340口,并安装农用饮水净化机80余台,这就进一步满足了百姓的用水要求,还提高了饮水质量,保障了他们的饮水安全。
长秋乡修建了673口沼气池,实施了“兴林抑螺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抑制了地方病的传播,提升了生活质量。在开源村10社
范文华家,望着呼呼燃烧的沼气灶,他高兴地说:以前领导们来宣传,我还很怀疑。现在才知道,它不仅轻松、方便、卫生,还减少了弄柴的时间,早知道这么好,早就该修建了。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为长秋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临长秋乡视察、指导微水治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