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寺,又名“俺窟沱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四棵树乡平沟村,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俺窟沱山上。主要景观是寺内的五颗
古银杏,树龄2000余年,是一级保护古树名木。
文殊寺为唐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僧人德兴创建,在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丁巳年(公元1498年)、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年)及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经历过多次大修。1997年僧人释源到文殊寺当
住持,后来居士王振一出资在原址上重建寺院,2013年又修建了文殊书院。
文殊寺为唐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僧人德兴创建,据寺内的《重修文殊庵俺窟沱寺碑记》及其他碑记的记载,文殊寺在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大修,在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丁巳年(公元1498年)、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年)及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也经历过多次大修。1992年平沟村石林路修通,来文殊寺的游人增多。1997年僧人释源到文殊寺当
住持,后来居士王振一出资在原址上重建寺院,2013年又修建了文殊书院。形成今天
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鲁班祖师共祀一宇的寺院格局。
文殊寺建筑以红、灰为主色调,由正殿、过殿、偏殿组成,其中正殿为文殊殿,坐北向南,气势恢宏;正殿东侧设药师殿,西边为念佛堂,院子东边为
观音殿,与之对应的是地藏殿,整个院内
松柏、银杏郁郁葱葱。
鲁山县古银杏位于文殊寺内,共5株,树龄2800年,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有“世界树王”的美称。传为文殊菩萨的五卷儿智慧发髻所化生,《鲁山县地名志》记为汉代所植。五棵银杏树前三后二排列,三雌两雄,原来有六棵,三雌三雄,分列两排,1958年发洪水,后排紧临河边的一棵银杏树被大水冲走,从此剩下了五棵。
五株
古银杏树中最大者为
白背叶,树高29米,胸围6.9米,冠幅23米。其主干上残留一处
树洞,传为当年
鲁班祖师锯取树心板用作额匾所留下的痕迹。其余四树亦皆千数年巨株,分别为雌株,树高27米,胸围5.4米,冠幅32米;雌株,树高25米,胸围5.2米,冠幅32米;雄株,树高21米,胸围4.9米,冠幅20米;雌株,树高20米,胸围4.2米,冠幅20米。五树冠幅总覆盖面积达1400平方米。
通往文殊寺的石林路弯弯曲曲,蜿蜒着穿过丛林和峭壁,其中最高处海拔1080米。当地村民说,七八公里路程,弯道就有80多个。弯道虽多,但新铺的柏油路宽阔平整,两旁风景宜人,因此这段公路被誉为“鲁山最美乡村公路”。
据传,
李炎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
日本高僧
慧锷从山西五台山敬请了一尊观音菩萨像(即当今
普陀山供奉的“不肯去观音”)回国,途径鲁山县,在
文殊菩萨寺的银杏树下小憩,传说文殊菩萨显灵,此后树下便开设有文殊道场。
前排东侧的一棵银杏树两个树冠连为一体,根部又生出小树,乍一看宛如三棵树并排生长,该树因此被称为“
夫妻树”“公孙树”。关于这棵树,有一个传说。据传修建
中岳庙时,国君要求用文殊寺的
千年银杏木做大匾额,
鲁班看到这棵树后犯了难,一边圣命难违,一边又不忍心毁树,冥思苦想后,在一个月夜,鲁班终于以高超的技艺从树中间取走一块木板,既完成了使命,又保护了古树。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五年(1845年),寺内《重修文殊庵俺窟沱寺碑》有“鲁邑西南偏山坳之间,旧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云为藩,青嶂为屏,
绿竹映阶,银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无以过之”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