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善,男,
汉族,出生于江苏无锡,在"海琛"号军舰实习,后为海军提督
萨镇冰的侍从副官。
徐祖善(1889—1957)字燕谋,江苏无锡人。1905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先学驾驶,因病辍学一年后改学轮机技术。190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在"海琛"号军舰实习,后为海军提督萨镇冰的侍从副官。1911年夏派赴美留学,历经4年得造舰科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海军兵工厂工作2年,研究潜艇工程。1915年底回国,由北京海军部派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军观战员。1917年派任伦敦使馆海军副武官。1918年春参加
意大利海军在
地中海作战,并兼任
巴黎和会专门委员。1919年春徐祖善调任福建飞潜学校校长,未到任改调为北京海军部军事科长。后转往新设航空署兼任厅长。1922年,徐祖善脱离海军任接收青岛港务主任委员,兼任胶州海关监督。1924年11月,徐祖善任天津海关监督。1925年,任财政部驻北京办事处处长。1928年春出任
陇海铁路管理局长。1930年6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设立筹办接收威海卫事宜办事处,任命徐祖善为特派员。1930年9月成立威海卫行政区,任命外交部司长徐祖善为首任管理专员。1936年徐祖善先后担任
宜昌市、汉口海关监督。抗战爆发后,任海军部
少将高级参谋,监督检阅马当防务。1938年桂林行营成立时,调任西南江防处处长兼粤桂江防司令。1942年秋调任全国海关海务巡工司。1945年后徐祖善在上海任华中轮船公司常务董事兼船务处长。1945年后徐祖善在上海任华中轮船公司常务董事兼船务处长。期间曾一度担任塘沽新港工程局顾问、旅大视察团团员、
青岛市人民政府顾问兼代秘书长。 1951年,国家交通部曾邀其赴
北京市任职,未就。1953年,在
华中地区轮船公司改组为公私合营后,退职回到无锡,不再任事。1957年7月2日病故于无锡,终年67岁。
1929年6月21日,同国政府外交部长
王正廷向英国驻华公使提出交涉交还威海卫问题。同年4月18日,王正廷和英使蓝普森代表各自政府在
南京市对《专约》和《协定》签字,10月1日互换批准约本议定书。
1930年6月14日,在南京成立筹办接收威海卫办事处,委任外交部司长徐祖善为特派员,朱世全为调查主任,吴天放为事务主任。7月2日,徐祖善率同助理人员到达威海卫,筹备交接事宜。不意,中国驻英公使施肇基于7月22日电告外交部,谓
英国交还专员迄未派定,言传英方估计威海卫港口各建筑物造价200万镑,须先得到该款方能交还。实际上威英当局将“财政储备金”余额361911元转移到香港,徐祖善为此被召回
南京市。9月9日英使蓝普森到达南京,2日后,王、蓝交涉,决定10月1日实行交接。
时山东局势不稳,归属难测,英外务部想顺沿一年交还。9月21日,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张学良易帜拥护
国民政府,率军入关并占领
北平市,南京政府于是考虑到,为防止山东军阀捣乱,决意调动
东北海军接收威海卫。9月23日,任命外交部次长王家(原为东北军)为接收威海卫专员,徐祖善为
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
10月1日8时,王家桢等率领
海军陆战队300人,由青岛乘海琛、镇海两舰抵达
威海港,英舰彼得斯菲尔特号
鸣礼炮15响,以示欢迎。10时50分,接收典礼在威英行政长官署前举行。英驻威行政长官
庄士敦宣读《专约》及《协定》后,升
中华民国国旗,并奏中华民国国歌,中英两国军舰各鸣礼炮21响,以示祝贺。
英国统治32年之威海卫,终于回到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