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慎微(1908—1995),字子显,出生于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兰州第一师范肄业。曾任甘肃民国日报编辑、中心报社长、省政府视察,被授八级
上校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民盟
兰州市分部主任、民革甘肃省代表、省委秘书。张慎微一生勤奋读书,兴趣广泛,文化修养造诣颇深,酷爱
书画艺术,爱好
摄影,擅长写作。每游历至一个地方,都要对当地的地域风情认真了解,以随笔的形式记下个人的感受。晚年仍笔耕不辍,一心一意投身于文史资料的编撰,搜集整理了许多宝贵的文史资料,直到1995年去世。
1908年出生在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后入兰州第一师范求学。
民国时期,曾担任甘肃民国日报编辑、中心报社长,以及
洮沙县、
贺兰县县长,宁夏政府秘书、视察等职务,被授予八级
上校军衔。
1949年2月辞去所任职务,带领家眷回到
兰州市,开办小旅馆谋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民盟兰州市分部主任、民革甘肃省代表、省委秘书。
关于他的作品,除长篇小说《兰州春秋》共80回达40多万字外,还有自1929年开始,在《甘肃民国日报》等地方刊物发表过的专题采访、撰写的评论文章等,有数字记载的作品,字数总和146万以上。在其众多的文稿中,主要有刊登在《甘肃民国日报》上的《中山村一夜》和1932年为该报撰写的《民间》《每日评论》《三言两语集》等专稿,以及1933年在《西北时报》连载的《西行漫纪》,1936年的《西行日记》和1940年的《蜀行日记》,曾编《甘肃洮沙县志》并油印保存,此外还有《红豆诗稿》等。张慎微还热爱
秦腔戏剧艺术,于1946年至1948年期间,创作编写了《正阳门》《博浪锥》《鸳鸯剑》《
儿女英雄传》等大型秦腔剧本。1956年创作的
国画长卷《黄河天险图》,以黄河源头到
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一段黄河两岸风光为素材,描绘出黄河上游的自然风光,被视为精品之作。张慎微编撰的《北魏墓志刀刻法研究》,曾受到郭沫若的来信称赞。此外,还有其收集整理并编著的《兰州虎选》等,留世书画作品达百余幅。
祖父:
张炳南(1831—1881),字薰卿,号午霞,清光绪元年恩贡生。一生读书,作画写字,乐此不倦,精选时艺文十卷,诗律心得一卷,著有文集、诗集多部,存留后世。书法作品极为少见,当地民间偶有收藏者,皆视为珍品。
父亲:
张云锦(1855—1926),字絅堂,号小霞。少年潜心读书,志向不凡。参加县考为首名文童,在兰州府试获首名,院试时又获得第一,时人誉称其为“三大元”。清
宣统元年(1909年)推选为
靖远县议员,其后又被选为
甘肃省议会议员,在甘肃省议员大会上又被推选为省咨议局常驻议员。民国10年(1921年)任靖远女子初级小学校长,教学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