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彪如(1910-2003),福建福州人,别名陈友炳,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学创始人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他是
中原地区最早研究和传播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之一,对
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
汇率制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国家经济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彪如一直致力于
M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在研究和教学的同时,他大力从事译述活动,翻译出版了许多当代西方主要
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作。
陈彪如的主要著作包括《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有日译本)、《国际金融概论》《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汇率研究》(合著)等。他还曾主编《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利用外资的实务和政策》等专著。陈彪如被誉为我国
国际金融学科的著名学者和创始人,是国内系统提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基本框架的第一人,更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国际金融教育的启蒙者。
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政治系。1946年获
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
暨南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建国后,历任
复旦大学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中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上海国际金融学会第一届副会长,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陈彪如(1910-2003),曾用名陈友炳,福州人。1910年12月生。幼时接受
私塾教育,后进中学学习数理化。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四年后毕业进研究院继续深造,1934年辍学参加工作,并于业余坚持自学。抗战爆发后,投入
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留学美国
哈佛大学,专攻
经济学,从此走上研究经济学的道路。经过两个
春秋的勤学苦读,于194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底回国,受聘为
暨南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解放后历任
复旦大学经济系、苏州东吴大学经济系教授及
震旦大学经济系教授。1952年起,一直在
华东师范大学执教,任该校经济系教授,系主任,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兼中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和上海分会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顾问等职,还任华东师大
远东国际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2003年7月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陈彪如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说史和
国际金融学造诣颇深。50年代出版了几部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说的专著。 60年代着手
国际金融的研究,是我国国际金融学的开创者和著名专家之一。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
M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在研究和教学的同时,为扩大视野,促进中国经济科学的发展,又大力从事译述活动,翻译出版了许多当代西方主要
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作。著有《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有日译本)、《国际金融概论》、《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汇率研究》(合著)。曾主编《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利用外资的实务和政策》等专著。翻译有
美国菲歇尔著《利息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年)、
英国米克著《
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
商务印书馆, 1963年第一版; 1979年第二版)、美国狄德著《凯恩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3年)、美国勒钠著《统制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英国
卡尔·李特尔著《福利经济学评述》(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一版;1980年第二版)、美国阿克利著《宏观经济理论》(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英国罗宾逊著《现代经济学论》(商务印书馆, 1982年)、美国贝尔与克里斯托尔合著《
经济理论的危机》(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年)以及格鲁伯与沃克尔合著《服务业的增长》九部西方经济学名著。另有短篇译著百余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所著《国际金融概论》一书于1988年出版后即被国家教委指定为国际金融专业的专用教材,获全国首次高校金融类教材
一等奖, 1992年获国家优秀教材奖。获奖的专著还有《人民币汇率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等书和论文。近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1BC)列入《世界杰出五百人物》第三版,美国传记研究所(ABI)列入《具有突出贡献的世界名人》第十五版等各种版本的名人传。
值得一提的是,在翻译界,像陈彪如这样经济学家出身的翻译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通过看陈彪如翻译的
经济学著作,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这方面的翻译成就不是一般的翻译家所能达到的。由于陈彪如对
M理论有专门的研究,所以他能够把西方经济著作翻译得地道而且准确。如他在翻译贝尔与克里斯托尔的《
经济理论的危机》一书,就为我国读者提供了一些素材,以便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从理论细节上更具体深入地分析批判当代
资产阶级各主要流派为
资本主义辩护的阶级实质和庸俗性质。由此可见,翻译事业并不是由纯粹的翻译家单独完成的,而是由各个领域的专家与翻译家一同完成的。而且,也只有这样,我国的翻译事业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