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牵绊》,
日本作者
河合隼雄所著,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2020年6月21日
父亲节, 上海夜生活节―深夜书店节期间,华纳公益音乐人
范景翔受上海三联书店之邀以爱为本融合东方文学作品《家庭的牵绊》进行空间、影像、音乐、对话创作多维艺术作品―《家》,并担纲摄影师由父子角色维度拍摄学生吕文彬的“表情”由脸部情绪、神情、肢体表述对家庭的情感将“家与表情”融合传达当代父子之情,此作品创作心路历程将于“2020关爱城市短视频节目《排忧解难办公室》”以“夜读形态”发布传递阅读的力量,致敬感谢世界父亲。
作品简介
当今时代,家庭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是父母错还是孩子错?仅凭这样简单的是非判断,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家庭关系。
本书作者
河合隼雄,以心理学方面扎实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为我们深层剖析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多子女养育与隔代养育等种种困扰着现代家庭的 课题,引领我们寻找走出困境的方向,探索家庭关系重建的可能性。
家庭关系问题错综复杂,并不存在标准答案真实的自我表达,个性与个性的碰撞,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日本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大师河合雄深层剖析家庭关系,引领我们寻找走出困境的方向,探索家庭关系重建的可能性。
1.关于完整的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家庭成员中的父亲、母亲和孩子作为平衡的体现者 都必须努力践行自我成长。
2.家庭常被认为阻碍了个性的发展,但没有家庭的孤独又会破坏个性。当我们不偏颇任何一方,不去逃避生存中不可避免的
悖论,并不断付出努力,就会意外地发觉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潜力。这时,即使要做的事情比以前增加了,不但不会觉得累,甚至还更有活力。
3.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才会出现真正的和睦。极端一点地说,完整的人也包含了每个人的恶。冲突和争端无法避免,但正是经历了这些,人们才能相爱。
4.我认为现在的父母,比起铆足劲努力为孩子做到一些事情,反而应该学习“即使能做到也不为孩子做”的爱的方式。
5.这时的家庭中,每一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必要时也会相互碰撞,这与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而回避对决、流泪忍耐的安定是不同的,家庭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愉悦。
6.孩子们很多看似不正当的行为都是在向父母呐喊,他们想要超越既有框架和固有的人生观,渴望个性地活着。
7.日本人一直以来学习的是如何与“自己人”保持平衡,当事情发生时,并不会依据明确的善恶规范进行判断,而是考虑如何在整体的平衡
中将其化解。
8.人类的幸福和生存方式,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我们能多大程度诚实地思考及面对自己的人生。
9.只考虑自己的幸福而对孩子的幸福熟视无睹,是极端愚蠢的;而为了孩子的幸福放弃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可取。只看重某一面的人,最终可能连这一面也会失去。人生并不是A或B的选择题 更多的情况是承担一切并寻求解决之道。
10.危机发生时,若能忍受这种重负,就会迎来不可思议的转折。
11.很多时候,灵魂的呼唤并非采用言语的形式,而是通过身体状态来呈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如今,家庭是什么?
1. 如今,家庭是什么?
2. 家庭内的暴力
3. “先进”模式的崩溃
4. 对育儿的不安
5. 父母的教化
6. 真实对决的地方
7. 通过对决获得安定
第二章 个人、家、社会
1. 家庭的牵绊
2. 母亲和父亲的职责
3. 母性原理与父性原理
4. “我”存在的基础
5. 母性原理是基础
6. 拷问父亲的个性
7. 父性的入侵
第三章 亲子关系
1. 爱的十字架
2. 命运和意志
3. 母子一体
4. 两个母亲,两个父亲
5. 母亲的消极一面
6. 从内心的母亲独立
第四章 夫妻的牵绊
1. 相爱的两个人
2. 两个历史
3. 夫妻间的真实对决
4. 互补性与相同性
5. 个性的实现
第五章 父亲与儿子
1. 父权的丧失
3. 父性
4. “天的父亲”和“土的父亲”
5. 现代的父亲
6. 父与子的和解
第六章 母亲与女儿
1. 青春期厌食症
2. 母亲与女儿的结合
3. 儿媳妇和婆婆
4. 圆形心理
5. 根源之处的母女结合
第七章 父亲与女儿
1. 苦于呕吐的少女
2. 父亲与女儿结合的消解
4. 父亲的女儿
5. 两个父亲
6. 父亲·女儿的模式与日本人
第八章 兄弟姐妹
1. 该隐与亚伯
3. 兄弟终成陌路人
4. 兄弟间的“平等”
5. 兄弟力学
6. 异性的兄弟姐妹
7. 兄弟争吵
第九章 家庭的危机
1. 离婚
2. 中年危机
3. 转折点
4. 对话的舞台
5. 牺牲品
第十章 老年人与家庭
1. 老年人的位置
2. 与爷爷奶奶的分居
3. 老年人的智慧
4. 两个太阳
5. 死后的生命
第十一章 家庭的内外
1. 难以对付的亲戚
2. 来自家庭外部的启示
3. 自立与孤立
4. 出外闯荡
5. 死后重生
6. “女性的灵力”
第十二章 未来的家庭
1. 合家欢乐的幻象
2. 车有两台、无孩子
4. “你难道不理解父亲的感受吗?”
5. 我们自身的潜力
6. 存在的确认
7. 永远的同行者
后记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河合隼雄,1928年出生于
兵库县,1952年毕业于
京都大学理学院,1965年获得荣格派精神分析师资格。曾任京都大学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出版《情结》《
荣格心理学入门》《影子现象学》等作品,著作甚丰。2007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