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大街
江苏苏州古城区西北部的街道
桃花坞大街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西北部,是一条东西向街道,以唐寅故居和桃花坞木刻年画闻名。
地理位置
桃花坞大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隅,报恩寺塔之西,东起人民路,西至宝城桥弄,是一条东西向的巷道式大街。自人民路至单家桥段原属平江区,单家桥以西原属金阊区,2012年区划调整后整条街道同属姑苏区
地名典故
唐宋时期,桃花河(即第一横河)西北遍植桃树,称桃花坞。街名源于此。“当时郡人春游看花于此,后皆为蔬圃,间有业种花者。”(《姑苏志》)唐杜荀鹤游此曾题《桃花河诗》。北宋太师章楶曾在此营造桃花坞别墅,并广植桃李。明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在此构筑“桃花庵”后,更使桃花坞名闻遐迩。明清时期为手工业作坊的集聚地,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作坊多达百余家;此外,还有制扇、竹木、牙雕、装裱、蜡签、锡器等工场,成为繁花似锦的工艺街,商业也很繁荣。
同治《苏州府志》作桃花坞,并按:“各旧志并无桃花坞,然唐宋时极为著名,尽多旧迹,今特增之。顾翰记云:宋太师章所构,多栽桃李,郡人游春于此。”民国《吴县志》并注:“《五亩园小志》:楶子字伯成,綡字子京,曾筑桃花坞,后人遂以名里。”《姑苏图》标作北街,《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标桃花坞大街。
街巷风貌
街道两侧住宅大多粉墙黛瓦,古色古香,是古城典型的“小桥流水风景美,沿岸居民尽枕河”的街巷之一。民国时街面仅容黄包车相向而过,1963年初步拓宽,1983年拓宽至6米,1984年再次整修。原为弹石路,现为小方解石路面,全长935米,宽9.6米。西段部分路面(自桃坞桥口到桃花桥路)2003年因配合中街路延伸工程,拓宽改建成长300米、宽12.5米的沥青路面。
古迹遗存
本街多古宅,如98号原钱江会馆、176号费宅、240号民国时的“南洋助产学校”、264号谢氏园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地名典故
街巷风貌
古迹遗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