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苏州市景点
桃花坞,即今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明代著名画家唐寅晚年隐居于桃花坞,并写下名诗《桃花庵歌》。唐代诗人杜荀鹤曾作《桃花河》一诗,南宋范成大所作的《阊门泛槎》中也有“桃坞论今昔”的诗句,可见桃花坞的名称由来已久。
宋末元初曾居住过桃花坞庆里的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详细描述了桃花坞的范围:“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大云乡全境。”
桃花坞在明清时期是苏州市的兴盛地段,集中有多种手工业作坊。桃花坞也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祥地。
历史沿革
宋朝
桃花坞在历史上多有兴废。最早是农桑之地,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风物一新,称“五亩园”,又名“梅园”。绍圣年间,枢密章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吴门表隐》誉其“园林第宅,卓冠一时”。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时鼎盛。
宋末兵变,梅园、章园废不堪。元以后,桃花坞又屡有兴建。明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以卖画所蓄,购得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在四周种桃树数亩,唐寅亦自号“桃花庵主”。清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又购得此地,复建“桃花庵”等建筑以表追思,时人称“唐家园”或“沈太翁园”。乾隆,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改为文昌阁。
唐寅曾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一,但在会试时因被人所累而下狱。唐寅由此厌恶官场,鄙薄功名,从而放浪形骸,足迹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晚年隐居桃花坞,常与文人墨客聚饮。客去不问,醉便酣睡。
苏州城外的桃花坞也因为唐寅写了一首《桃花庵歌》的缘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清朝
除了园林故居、士绅会馆,清代开始,桃花坞的百姓民宅鳞次栉比,商家作坊比比皆是,其中最盛者便是年画作坊。尤其是太平天国大火将山塘街年画作坊烧毁尽后,苏州市的年画生产便只有桃花坞硕果仅存。“桃花坞年画”因此得名,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
仍是在桃花坞,明天启年间,杨大建“准提庵”,供奉准提佛。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吴县知县唐仲冕唐寅族裔身份在准提庵东侧建“唐寅祠”,署室名“桃花仙馆”,以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先生。
至于五亩园,清末叶昌炽重筑园亭,建筑物名称多用五亩园旧有,人称“叶氏花园”。后被谢家福购得,建“望炊楼”。
民国
民国初年,爱国士绅费仲深购得唐寅故居一角,建“归牧庵”。1925年,其子费巩袁世凯孙女袁慧泉在此成婚。
木板年画
桃花坞位于苏州市以北(苏州阊门内北城下)。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地名典故
唐宋时期,桃花河(即第一横河)西北遍植桃树,称桃花坞。街名源于此。“当时郡人春游看花于此,后皆为蔬圃,间有业种花者。”(《姑苏志》)唐杜荀鹤游此曾题《桃花河诗》。北宋太师章楶曾在此营造桃花坞别墅,并广植桃李。明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在此构筑“桃花庵”后,更使桃花坞名闻遐迩。明清时期为手工业作坊的集聚地,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作坊多达百余家;此外,还有制扇、竹木、牙雕、装裱、蜡签、锡器等工场,成为繁花似锦的工艺街,商业也很繁荣。
同治《苏州府志》作桃花坞,并按:“各旧志并无桃花坞,然唐宋时极为著名,尽多旧迹,今特增之。顾翰记云:宋太师章楶所构,多栽桃李,郡人游春于此。”民国《吴县志》并注:“《五亩园小志》:楶子字伯成,綡字子京,曾筑桃花坞,后人遂以名里。”《姑苏图》标作北街,《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标桃花坞大街
参考资料
苏州诱惑——到苏州100个必看之地(四).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4-02-21
夜宿桃花坞.西南文化网.2024-02-21
一个文化符号:桃花坞——且谈桃花坞的前世今生.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4-02-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宋朝
清朝
民国
木板年画
地名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