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容古今汉语的修辞学史──读《汉语修辞学史》介子平1932年是我国修辞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陈望道写了十几年的力作《
修辞学发凡》终于由上海大江书铺付梓。它的出版标志着汉语修辞学体系的正式形成。而在此之前,汉语修辞学的丰富资源是同文学、文章学、训。
简介
汉语修辞学史
袁晖 宗廷虎 主编
分类号:G236
DOI:CNKI:SUN:ZTPL.0.1997-07-014
正文快照:涵容古今汉语的修辞学史──读《汉语修辞学史》介子平1932年是我国修辞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陈望道写了十几年的力作《
修辞学发凡》终于由上海大江书铺付梓。它的出版标志着汉语修辞学体系的正式形成。而在此之前,汉语修辞学的丰富资源是同文学、文章学、训诂学。
修辞定义
所谓修辞,即是语言运用的方法或技巧,换句话说,也就是调整或修饰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活动或规律。
修辞学三大领域:描写修辞学,解释修辞学,修辞学史。
修辞学史研究的任务:首先,多角度研究——从时间上,可以编写修辞学断代史。——从部门上,可以编写辞格、语体、风格研究史等;也可以研究学者和专著,例如
刘勰修辞思想研究,《
修辞学发凡》研究。——从体裁来说,还可以研究某一种文体的研究史,如诗歌修辞史等。其次,可以从修辞学史的角度开展对比研究。如:
曹丕、
陆机修辞思想对比研究,大陆和台港澳的修辞学著作对比研究等。再次,可以进行修辞学史的资料整理和汇编工作。
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分期。古代(20世纪以前)分为七个时期。现代(建国)分为现代、当代两个时期。
儒家文质并重的修辞观。
孔子:“辞,达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道家疾伪主朴、顺乎自然(“不饰之饰”)的修辞思想。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
墨子实证逻辑的修辞理论。《墨子。小取》修辞学史上第一篇专论。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记,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模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法家韩非尚质重用的修辞理论。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韩非。说难》(情境修辞观的实质即根据特定的环境或对象的特点来遣词放言。)”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韩非。解老》”。
先秦经传中的修辞思想。《
周易》“修辞立其诚”,首创“言不尽意”说。《
尚书》“辞尚体要”。《左传》的“言以知物”,“以辞为功”说。《
国语》的“巧言辩惠则贤”说。《
礼记》的“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说。
两汉——成长期
《
淮南子》(《淮南鸿烈》)是汉初
刘安及其门客合著的哲学著作。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兼取儒法道墨的思想。“”反映的是综合修辞观。质、情为重,朴素为美。首评《
离骚》情志统一的修辞观。
董仲舒(今
枣强县广川镇人)的中和辞质论“质为文,物为文,文著于质”的质文兼备修辞观。
司马迁的综合修辞观“题旨情境”说——《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
西伯拘?里,演《
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
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首倡审美性修辞——《
屈原贾生列传》。
刘向的“辞不可不修”说 《说苑。善说》:“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 “六比”说(
比德、比智、比义、比勇、比仁和比情)是对
荀子的“比德”说的发挥和归纳。
扬雄的文质并重观 《法言。吾子》“或曰:女有色,书亦有色乎?曰:有。女恶华丹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屈法度也。” 《法言。重黎》“威仪文辞,表也;德行忠信,里也”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王充的言文一致修辞观 《论衡。超奇》“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自纪》说:“”把“意欲”提到决定修辞方式的中心地位,比起情动言形,言为心声说又深入了一步。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是对“心意所欲”的重要补充,谭、
班固等的修辞观,《诗大序》及二郑诠释中的修辞思想。
参考资料
知网空间.www.cnki.com.cn.201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