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陈木法,男,1946年8月22日生于惠安县,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主要从事概率论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在特征值估计、谱理论、遍历理论、耦合理论等方面有重要贡献。2012年当选美国数学协会Fellow。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65年,陈木法从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1969年,陈木法从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
1972年5月,陈木法被分配到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今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书,主要担任高中数学课。
1978年,陈木法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成为文革后首批研究生,师从严士健教授、侯振挺教授。
1980年3月,陈木法提前一年半研究生毕业,但是那时学位制度尚未建立,硕士学位是1982年才授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授(1985年晋升)、博士生导师(1990年被聘)。
1981年12月,陈木法受国家公派一年,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进修访问,师从D.W.Stroock教授,之后由对方资助延长三个月。
1983年3月,陈木法回国,经过考试和论文答辩,同年11月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的第一位自己培养的博士、也是中国的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
工作经历
1974年—197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系教师。
1977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系讲师。
1981年12月—1983年3月美国Colorado大学访问学者。
1982年美国《MathematicalReviews0》杂志评论员。
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86年10月—1987年9月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员。
1986年10月—1987年9月英国Edinburgh大学海外研究员。
1997年—2000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0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2年受邀在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美国数学学会会士。
2019年入职江苏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木法主要从事概率论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在特征值估计、谱理论、遍历理论耦合理论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将概率方法引入第一特征值估计研究并找到了下界估计的统一的变分公式找到了诸不等式的显式判别准则和关系图,拓宽了遍历理论,发展了谱理论研究马氏耦合得出一条基本定理,更新了耦合理论并开拓了一系列新应用建立了无穷维反应扩散过程和跳过程的系统理论。解决了过程的构造、平衡态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等根本课题,完成了一般或可逆跳过程的唯一性准则并找到唯一性的强有力的充分条件,得到广泛的应用彻底解决了“转移概率函数的可微性”等难题。
人才培养
陈木法把及早培养自学能力看得很重很重,第1次教高中(1972年)时,用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即将两节数学课的第 节用于学生自己看书,第2节提问检查并作重点讲解。陈木法领悟到“学问”两字的深刻含义。既要“学”,又要“问”,两者均不可缺。人的嘴巴,是交流思想、讨学问的重要工具。也许,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可以提倡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一堂课,若有三、五次提问,就会跟完全没有提问的一潭死水完全不同。陈木法认为:自学是学习和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法宝,自学能力是人生的重要素质,数学更多要靠后天培养,需要多学、多做、多想;为迎接变革,要自觉培养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和批判意识。
社会任职
1987年担任德国《ZentralblattfurMathematik》杂志评论员。
1988年担任《数学学报》杂志编委。
1989年担任《应用概率统计》杂志编委。
1990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5年—2000年担任国家教委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担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
1997年—2000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1997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8年—2002年担任《应用概率统计》副主编。
2000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2年10月—2006年担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
2002年—2003年担任《FarEastJournalofMathematicalSciences》编委。
个人生活
陈木法的父亲陈等金和母亲林瑾共有6名子女,他还有2位姐姐、1位弟弟和2位妹妹。
人物评价
陈木法在特征值估计、谱理论、遍历理论耦合理论等方面有重要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评)
陈木法是中原地区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在世概率论学者之一。他和他的学生王凤雨一起,为Ricci 曲率有正下界的流形上拉普拉斯算子的特征值的依赖于曲率下界、流形维数和直径的精确估计发展了有力的概率方法。2005年他在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出版社出版专著《特征值、不等式和遍历理论》,是他在这个深刻又有挑战性的数学领域所作卓越贡献的有力说明。(犹他大学D. Khoshnevisan教授和E. Waymire教授在《Notices of the AMS 》摘要中评)
人物事件
自学上了贼船
“我始终认为,学数学,自学是一项根本的能力。在自学中领略数学之美,要远比生硬的课堂灌输和题海战术来得重要。”领略数学之美,重在积累。这是陈木法院士近50年研习数学的深刻体会。陈木法说,数学更多的是靠后天培养,学得多,做得多,想得多。而探寻陈木法的治学之道,更能发现:自学始终是一条主线。早年,陈木法在贵阳中学任教,就曾经把自学的理念贯穿课堂。那时候,每天上两堂数学课,陈的做法是:先拿出一堂课让同学们自己看书、做题,而第二堂课再答疑释惑。这样的教学,在当时无疑显得十分另类。不仅备受同行质疑,学生们一开始也很不答应,“全造反了,课堂乱得像一锅粥。”但是慢慢地,就从自学中寻找到了乐趣,后来的地区统考,这个班的成绩最优异。有人问陈木法秘诀何在?陈木法回答:自学的时候最安静,最有可能静心思考、潜心钻研,细细体会,而一旦领略到了数学之美,就会越学越带劲。事实上,这也是陈木法切身的感受。陈木法初中时就自学了高中数学,高中时又自学了微积分、高等代数等大学课程,一开始,就从自学中获益良多。有趣的是,陈木法超前自学数学,并非天才之举,更不是天生就对数学有什么浓厚的兴趣,相反,是“知耻而后勇”的发奋——小学时,陈木法的数学成绩仅有3分(按今天的百分制折算就是刚刚及格),陈木法一心想把这个成绩上的“污点”抹掉,上初中后就开始刻苦钻研,哪知,自学让陈木法上了“贼船”,欲罢不能,从此再也下不来,摇着一叶扁舟在数学的海洋里一荡就是几十年。
不较分数高低
“我能从偏僻的惠安县农村走出来,一步一步到今天,怎么敢想像自己竟然会成为一名数学家。真是运气太好了。”数学家所说的“运气好”,其实包含的更多是自信———学数学带给陈木法的自信。在陈木法眼中,这种自信浑然天成:一方面,学数学能让人充满自信;而另一方面,自信心又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有多重要?62岁的院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由于表现优异,老师把陈木法从班级里挑选出来,帮助批改高年级同学的试卷。“这种体验,不一场伟大战役的英雄!”陈木法笑言,由于手握“生杀大权”,每次回到宿舍,陈木法都会被重重包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我的自信心就是在那个时候累积的!”自信带来的另一好处,就是兴奋过后心情会变得很平静,不再计较一时的分数得失。陈木法说,这非常有助于在学习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力戒浮躁。“原本,我对分数是斤斤计较的,考试成绩出来后,跟同学差个3分、5分,或是落后一名、两名,心里都会很难受。但是在深信自己的能力之后,我纵然考90分,而看别人考100分,也会十分坦然。因为我知道,那并不代表什么。”“所以,年轻的时候骄傲一点不要紧,最怕的就是没有信心。”院士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今天的学子。
日记催我成长
感谢成长岁月的好友———日记,一直鞭策陈木法前行。这句话对少年时代的陈木法来说,并非诳语。事实上,小时候的陈木法也很调皮,和今天普通的孩子别无二致,虽然身为班长,却常常胡闹贪玩。“那时候,一个难以突破的矛盾是:晚上临睡前,我每每在心中励志自勉,想着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长大如何如何。但是第二天醒来,就把昨晚的一切抛开忘光。”陈木法说,这种困扰,一直到后来,陈木法开始坚持每天记日记,才最终消除。这是孩子最本真的天性,今天,院士把当年写日记的经验比喻为鞭策自我前行的动力。原因很简单:因为,写日记,谁都希望日日长进,大概没有哪一个人会愿意在日记中对自己说:嘿,今天,我又胡闹了一整天!而在高二那年,日记甚至意外帮了陈木法一个忙。那时,身为班长的陈木法突然间被撤职,伴随而来的是老师冷落、同学疏远,这莫名的变故让陈木法感到无比失落。那段日子,只有日记是陈木法唯一可以尽情倾诉衷肠的伙伴。到了年终,陈木法终于看到老师的评语———这才恍悟,原来,老师把陈木法的家庭出身给搞错了。“一场误会,一出特殊年代的‘冤假错案’”,陈木法笑说,后来真相澄清,“官复原职”,但自己并没有大悲大喜后的失衡之感,唯一感谢的是日记,那艰难困苦中陪伴陈木法度过的好友。
学学聋子青蛙
“从前,有两只青蛙:一只是坐井观天的青蛙,还有一只是聋子青蛙。坐井观天的青蛙自高自大,为人耻笑;而聋子青蛙因为听不到别人的风声言语,反而能静心做事,获得成功。”陈木法告诉记者:寓言中的这两只青蛙其实都很像他自己,只不过井底之蛙像是中学时代的自己,而聋子青蛙更像是工作以后的自己。陈木法说他在高中时,因为书念得好,脑袋灵光,所以一直是老师的“宠儿”,智商出众,但是在情商上却有缺陷。常常因言惹祸,得罪人,表现得狂放不羁。高中三年,陈木法当了两年半的班长,但是这个班长也当得有点稀里糊涂:一是每天的早操课没去过几次,都躲在被窝里睡大觉;二是几度争取政治进步,由于群众基础不佳,都没成。回忆这两件小事,陈木法说他那时候最崇拜的是鲁迅,一心想学鲁迅的傲骨,但是没有分清傲骨与傲气的区别。毕业后,陈木法赶上“运动”勃兴的年代。心烦意乱,不想去,后来有一天还真的就自作主张———不去了!他把宿舍的门反锁住,在上面贴了一张大大的纸条:睡觉中,勿打扰!陈木法说,从此以后他就当起了聋子青蛙,潜心钻研学问,以后还真的成了大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人物事件
自学上了贼船
不较分数高低
日记催我成长
学学聋子青蛙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