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镜子:七个故事
赵柏田作品
《纸镜子:七个故事》作者赵柏田把这些年陆续写下的七个历史短篇小说汇成此书,收入“风度阅读”出版,重读这些文字,忽然想起李商隐的一句诗:“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市隔座看。”历史之镜,它反映着,结束了又开始,而它最为晦暗、坚硬的部分,最强大的理性也无法穿透。在那里,古老而又日常的生活的每一处肌理,都像是一个精心制造的、虚幻而又深刻的镜中世界。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纸镜子:七个故事》的七篇小说,七则故事,主人公们从历史的底部浮上这个喧嚣的时代说话:一个追慕画道的青年在对大师徐渭的寻找中遁形于一幅画中;一个在梦境和香料中营造精致生活的明朝作家;一个年代莫辨的复仇故事;一个对《世说新语》经典故事的后现代嘲讽;一场绵延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秘密处决;一个诗人的前世今生;讲故事的人与故事中人在时空的某一个交叉点上邂逅相遇又合二为一……
作者简介
赵柏田,小说和随笔作家。1969年8月出生于余姚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各大期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入选多种选刊、选本及年度排行榜,部分作品译介到国外。曾获“十月”散文奖、2000年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全国大红鹰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我们居住的年代》、《站在屋顶上吹风》、《历史碎影:日常视野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等。近年致力于思想史及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
名人推荐
赵柏田的写作呈现出了多元的格局,在他笔下,历史与当下常有天涯比邻之感。而且,他创试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把日常化、民间性提上来,以此与大历史构成对话。
——文学评论家 毛尖
赵柏田写作的特点在于沟通了古今,沟通了文史。我个人感觉是气息醇正,用心良苦,因为正好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状况构成了对照,有一种潜在的对话关系。
我感兴趣的是赵柏田的叙述姿态。存在着三种叙述姿态,一种是仰视的,是注释性的;一种是俯视的,肢解性的。赵柏田采用了一种平视的目光穿透历史,让作者、人物、读者在一个平面上互动,形成一个“场”。……以往我们的关注点总落在人物与时代关系上。赵柏田的书写颠覆了这种观念。
——浙江文学院院长 盛子潮
图书目录
自序:“镜子窥伺着我们”
明朝故事
万镜楼
三生花草
我在天元寺的秘密生活
一个雪夜的遭遇
秘密处决
纸镜子
后记
寒夜,等待着雪的消息,开窗关窗不知凡几。雪未至,却等来了台北市的一纸电邮。郑伊庭先生在邮件中告诉我,“以当代口吻还原历史现场”的小说《万镜楼》已评估完成,年初将由秀威出版。
有一刹那的出神,我还以为这世上另有一个赵柏田,他和我一样以煮字为生,泅渡着一个个有雪或无雪的夜晚。也或许,我是一个时光旅行者,提前接获了这封发自未来的信函?
感谢出版人薛原先生和海峡对岸的著名学人蔡登山先生,让这本小书走到了公众面前。
即将过去的辛卯年岁末,因网络上流传的一张造型凶悍的龙年邮票,我正困扰于“历史性偏头痛”(罗兰·巴特语)。倒不是纠结于这幅透出骚动不安气息的“壬辰龙”外形酷似一八七八年的清代龙票,而是悚然心惊于一百多年过去了,历史的列车还是在环形车道里打着转。那病虫般张牙舞爪的模样,如同游荡不去的民族主义幽魂,还真把我吓着了。这哪是雍容、自信的“龙”,分明是千百年来一直压在我们自己身上的那条吸血虫
对于以历史写作为职志的我和我的同道们来说,把历史当作一道食粮也罢,一副神圣的毒药也罢,都意味着,我们是历史的食者,也是见证者和祭献者。
这些文字,即是前行途中一次小小的献祭:先是吞噬历史,然后反历史。
三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穿行在家乡余姚城——那是王守仁出生并度过人生初年的小城——的石板弄堂间,我就想着,总有一天我要为阳明先生写一部书。历史,过早地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原核生物
过了四十岁,我部分地偿还了这个愿望。在二○○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拙著《岩中花树》中,我这样说道:“历史小说——如果有这样一种文学样式的话——并不只是小说家用他那个时代的方法去诠释过去年代的人和事,它更重要的责任,乃在于把握、甚至创造一个内部的世界。”
这种向内的把握和重建,在我还没有以历史写作为职志之前——那时我是正趋向没落的先锋小说的一个附骥尾者——就已经在中短篇小说写作中先验地坐实,后来的研究和写作不过是这初声的一个回响。
循着草蛇灰线,其本事或可一一追溯、考据到徐渭、陈独秀、苏曼殊、董若雨、王子……但读小说的自由或在于用不着一一拘泥,羚羊挂角,象由心生,他们不过是心灵世界的一个幻象。也正因为此,历史呈现出了第二个维度,一个由智力活动构成的全景式维度,历史写作也从劳役一跃而成为了一场欢庆。
感谢郑伊庭编辑为此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最初发表这些作品的编辑同仁们。
2012年1月6日,初雪之日午时于宁波市
序言
有一个人终生迷恋着镜子又害怕镜子,他说,“镜子窥伺着我们”——我们打量着它,同时显现的却是一张瞧着它又被瞧着的脸。很多年里,我一直把这个叫博尔赫斯的南美洲作家当作我写作的导师。镜子对我的魅惑有多大,我就和博尔赫斯一样有多少的怕。
承蒙中华书局徐卫东先生厚爱,把这些年陆续写下的七个历史短篇小说汇成《纸镜子》,收入“风度阅读”出版,重读这些文字,忽然想起李商隐的一句诗:“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市隔座看。”
星何以沉?原来是夜空幽蓝,深一如大海。能看作星沉海底,说起来还是心外无物的从容。雨声如,如鼓,却是岸上置座,隔着安全的距离静观。历史的天空星沉雨过,那些纷繁的人和事进入眼里,其摇曳多姿,全在这一“当”、一“隔”的虚与实间了。
纪实与虚构,正是历史写作的“任督二脉”,其悠然相会处,正是李义山向往中那个叫“碧城”的自由世界:那里,名和物各归其位,一尘不染,人和事都有开端,有高潮,也有终结。
然而,历史经常会丢三落四,会人为涂饰,会虎头蛇尾,那个“碧城”,如同一场只留下苦涩回忆的晚唐爱情,怎么也找不见的。好在丢失了的历史,会在小说的织体细节里涌现出来。
——所以虚构就是再现往事,它是我们的第二次机会。
我需要做的,就是始终沉住气,调整好手中望远镜的准确焦距,这样才能把远处的东西拉近观察。
是为序。
2013年3月1日,于浙江宁波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名人推荐
图书目录
后记
序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