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销量超过1400万册超级畅销书,《大趋势》《MEGATRENDS》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最新力作,首次提出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洞悉中国未来大趋势!本书站在全球的高度,精辟地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解放思想、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
诺贝尔奖。并由此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
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的一个阶段而已。
如今中国经济的崛起深深吸引着这个未来学家,无论是中国的GDP、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还是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约翰·奈斯比特正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描绘着中国的未来,他坚定地相信“中国模式”将以难以令人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约翰·奈斯比特,未来学著作的销量已经超过1400万册。据《
金融时报》证实,他最负盛名的《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从
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之后,约翰·奈斯比特先后进入
犹他大学、
康奈尔大学和
哈佛大学学习,此后曾供职IBM与
伊士曼柯达公司。1963年他进军
乔治·华盛顿,担任
约翰·肯尼迪的教育部助理部长,还曾任
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
约翰·奈斯比特还拥有
人文科学概论、科技等领域的15个荣誉博士学位。自从《大趋势》与之后的10本著作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他每年都会周游世界数次,几乎在世界所有大公司发表过演讲。2006年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在
天津财经大学成立。
谁是中国经济崛起道路上的敌人?“居者有其屋”就那么难吗?民众还要等多久?如何把握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本书以世界视野为基础,以“大经济”为角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诸多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
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尽管本书着眼于现实,却包含着作者对世界兴衰成败的深沉思考,体现作者对世界社会模式的分析创新,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经济国防学”概念、“政客型经济”模式、“地租性通胀”原理、“金融经济时代”论断、“恒率储蓄制度”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等必将为分析与解决中国及世界问题提供全新的
范式。而作者在书中提出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和福利社会双轮驱动的
社会保障模式、成立“国家战略委员会”等切实可行的建议也必将助力于中国的崛起以及民生的改善。
世界正处于百年一遇的“大转局”时代,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率先变革才能适应并引领世界。在本书中,作者展望中国: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黄金十年”;预测西方:西方主要国家都将上演“
日本行情”;前瞻全球: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推演世界:中国不是“挑战式”崛起,而是“拯救式”崛起!并建言政府,重大决策要学会与中下层民众互动;提醒学界:哈耶克主义救不了中国,希望中国学者做为中下层民众代言的有机知识分子;寄语民众:要做一个有着强健思想的“经济公民”!
高连奎,笔名翰啸,青年经济学家,畅销书《中国大形势》作者,“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创始人,近年最活跃的青年学者之一。现担任北京睿库社科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中国金融智库网研究员、中国管理研究院创新管理研究所研究员、草根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top商职智圈》杂志高级战略顾问、江西文学网文学顾问以及部分企业特约战略专家、国内多家一线媒体特约撰稿人。
对
政治学及
经济学研究有独特兴趣,擅长对中国问题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曾成功预测到华尔街金融危机,被誉为“难得的学术清晰的学者”,其文章及观点主要见于
新加坡《
联合早报》、《
中国经济周刊》、《
瞭望东方》、《
中国证券报》、《
每日经济新闻》、《经理人》、《
时代周报》等媒体,在《
上海证券报》、《新金融观察报》、
搜狐、
凤凰网等媒体设有个人学术专栏。
其代表作《中国大形势》上市至今一直连续蝉联
当当同类图书畅销榜,被多家机构列为“领导书单”,被读者称为“看过最好的经济书”,并且在
凤凰卫视《
问答神州》节目中得到了中国出版业最高领导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的特别推荐。
作者相信经过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国离“内圣外王,万邦来朝”的时代将不再遥远。套用
英国历史学家
阿诺德·汤因比的话,那就是“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