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春天
美国亨利·米勒所著自传小说集
这是亨利·米勒的一部自传小说集。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要向人们展现作家本人的真实境况。作家将此看做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在亨利·米勒看来,真实的自我不仅在于自我的外在经历,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的各种感觉、感受,自由的思想以及梦境与幻觉。于是,构成作品的是大量的超现实的梦幻、纷繁多变的象征以及对往事意识流式的追忆。除去魔幻一般的艺术表现手法,作家苦苦寻求梦想中的精神家园的执著一样惹人感动。
编辑推荐
亨利·米勒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总能引起读者的极端情绪,爱他的人爱得要死,恨亦如此。无论是极端地喜爱还是憎恨,谁也无法漠视他。“现在我绝不孤独,最糟糕的情况下也有上帝同我在一起。”
作者简介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l-1980)生于布鲁克林区,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厂“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大卫·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托马斯·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伍尔夫相提并论。
图书目录
总译序
《黑色的春天》译者序
关于亨利·米勒
第十四区
春天的第三或第四天
一个星期六下午
天使是我的水印图案
裁缝铺
杰勃沃尔·克朗斯塔特
进入夜生活
来回漫步于中国
脱衣舞酒吧
大都市疯子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