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出猎图》是由元代画家
刘贯道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人物画,目前被收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全景式的大型作品,描绘的是
孛儿只斤·忽必烈与其妻妾及侍从们狩猎的情景。画中元世祖身着红色衣服和白色裘皮,骑着黑色骏马。画中共有十个人物,包括弯弓搭箭、驾驭猎鹰和
德国猎犬的人,他们的动作似乎是在进行围猎。
《元世祖出猎图》的画面展现了一片北方沙漠地带,背景是单调的黄色沙丘。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一支骆驼队伍正在穿越。近处有多组人马,他们或是拉弓射箭,或是牵着猎鹰和
猎豹,都是在马上进行狩猎的状态。其中,穿着白色裘皮、骑着黑马的人应该是
孛儿只斤·忽必烈,与他并驾的女性似乎是皇后。此外还有八位侍从,其中包括一位
中亚籍的奴隶。其中一个侍从正在拉弓瞄准天空中的猎鹰,而其他人则注视着元世祖身后那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所指向的方向,仿佛已经发现了猎物,正在准备围捕。
《元世祖出猎图》创作于1280年,属于一幅大幅作品。左下方的题款显示,该画作于至元十七年二月,由时任御衣局使臣的刘贯道绘制。这幅作品是他成为御衣局使的第二年所创作的作品。
《元世祖出猎图》中包含了人物、鞍马、鹰、狗、骆驼等多种元素,其中对人物和鞍马的描绘尤其详细。画中的人物可能都是通过写生获得的形象,年龄和性格各有差异,甚至面部肤色都不一样。马匹的造型除了颜色上的区别外,它们的姿态也没有重复之处,马的身体结构和
透视关系都符合解剖学原理。
孛儿只斤·忽必烈乘坐的那匹马虽然静止不动,但依然展现出一种威严和活力。画作中还展现了数十个角色的不同状态,特别是对处于中心位置的元世祖的刻画尤为细致。他骑着青马,戴着
紫貂帽子,穿着红色的衣服和白色的裘皮,脚踩皮靴,坐在马上,身体微微转向左侧,目光坚毅地望着远方。与他并肩而立的可能是皇后,她穿着白色
旗袍,骑在一匹红缨装饰的马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他的四位猎人在元世祖的右侧,其中一个人正在拉弓瞄准天空中的猎鹰,而其他人则注视着他身后那位穿着红色衣服的人所指向的方向,似乎已经在前方发现了猎物,正在准备围捕。在前景和
孛儿只斤·忽必烈与皇后的两侧共有八名侍从,他们有的拿着箭袋,有的握着猎鹰,有的拉弓寻找目标,有的放狗追逐,有的挥舞
长矛,有的扬起
马策,他们的姿态或仰或俯,坐骑的颜色和形态也各不相同。背景中,远处的沙丘之间隐约可见一队骆驼商旅,整个画面呈现出北国
荒漠的壮丽景象。
画中的人物和鞍马形象特别丰富多样,老幼不同,神态各异,就连脸上的肤色也有差别。尤其是元世祖的形象,就像是直接从真人身上复制下来的。马匹的塑造不仅色彩多变,而且姿态各异,有的低头吃草,有的站着休息,有的抬头远望。
孛儿只斤·忽必烈骑的那匹黑马虽然没有明显的动态,但却表现出一种生动有力的感觉。即使是对人物和坐骑的每个细微部位,以及复杂的装饰图案和纤细的马鬃,画家也都交代得清楚明了。
清朝早期文学家
纳兰揆叙在其诗作《题元世祖岀猎图》中描述了元世祖的英勇风采,以及他在秋冬季经常举行的狩猎活动。诗人通过观看这幅画,仿佛亲临了当时的狩猎现场。他还提到了狩猎队伍的规模和装备,以及
孛儿只斤·忽必烈和他的妻子的装束。诗中还描写了狩猎过程中的紧张气氛,以及猎人们捕捉的各种动物。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认为它不仅展示了元世祖的勇武,还蕴含了战争策略的信息。
特别是在
元朝时期的服饰实物资料较为稀少的情况下,这幅画成为了研究蒙元服饰的重要艺术参考资料。
《元世祖出猎图》的历史传承并不为人熟知,画作本身并未提供丰富的收藏信息。在
清代的大型书画目录《
石渠宝笈》中并无相关记录,但在《故宫书画录》卷五有所提及。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这幅画曾被称为《藩王出猎图》,直到清朝
康熙才开始明确称为《元世祖岀猎图》。1924年,随着
辛酉政变的发生,清末皇帝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随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和保护故宫内的文物。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在
钟粹宫发现了《元世祖出猎图》。此后,这幅画作为
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经历了多次迁移,最终在台湾展出。
2016年10月6日,
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名为“公主的雅集:
元朝皇室与书画鉴藏文化”的展览,其中《元世祖出猎图》作为展品之一参与展出。
他曾为
孛儿只斤·真金绘制肖像,得到了
孛儿只斤·忽必烈的高度赞扬,并因此被授予御衣局使的职位。他是元朝初期宫廷的绘画大师,擅长绘制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等各种题材。